去年起,在立法院佔有優勢席次的藍白陣營,在議事表決戰中,多次聯手輾壓民進黨團。而民進黨團在柯建銘帶領下,亦採取「硬碰硬」強勢戰略,卻屢次敗下陣來。
一名綠營人士告訴《鏡報》,先前黨團成員和柯建銘有不同意見時,都基於大罷免目標,而服從柯的命令,一切都是為了相忍為黨、顧全大局,不想造成內部分裂,如今罷免失利,仍改變不了朝小野大的事實,但國會實在不能再這樣「火車對撞」下去。
知情人士回顧指出,先前的兩次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黨團決策都受柯建銘的意志影響。第一次,去年12月24日,國民黨團封殺7位被提名人,民眾黨團則放行台大教授劉靜怡,但在柯的堅持下,民進黨團動用黨紀對劉投下反對票,當時柯對黨團成員說,投票前已告知總統賴清德,要求大家一致投票。
第二次是今年7月25日,藍白再度聯手封殺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而民進黨團採「5+2」開放態度,柯建銘對陳慈陽、詹鎮榮這2人有意見,也有部分綠委對2人投下不同意票。
知情人士說,這兩次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柯身為黨團總召,卻都違逆賴清德的意志。雖然基於黨團自主原則,但總統府和黨團不同調,免不了讓外界有見縫插針的機會。此外,在黨團內部,綠委和柯建銘也常發生意見相左的狀況。
該人士表示,舉例而言,對於增設國定假日議題,不少民進黨立委認為有討論空間,也都有提出對案,不料柯建銘卻要求大家撤案,最後三讀通過的是在野黨版本,「分數被藍營拿走」,讓許多綠委私下超級不滿。另外,目前民眾最關心的「普發1萬」議題,行政部門在大罷免投票前也一度有意處理,也是卡在柯建銘不放行。
據了解,在先前8月8日的民進黨團大會上,大家關起門來砲聲隆隆。當時正值726第一波大罷免失敗,黨內普遍認為「普發1萬」是關鍵因素之一。
在該場會議中,許多綠委輪番發言,表示地方民意都支持普發現金,不過,柯建銘則是反覆提醒大家「不能違憲,否則國家會倒」,並未讓步。後來,大家發言情緒愈趨高漲,尤其是受到風災影響的災區立委,發言越來越不客氣,而郭國文當場氣得飆出國罵「X」。
一名不願具名的民進黨立委認為,大家對柯建銘都很敬重,也有長年交情,只是近1年來許多事件造成負面情緒累積,加上兩次罷免投票全軍覆沒,才會掀起柯是否應續任總召的討論。
目前除了王義川之後,吳思瑤、陳培瑜等所有黨團幹部都已請辭,頗有「逼宮」柯建銘意味。另一名綠委指出,柯要不要請辭下台,是他的權利,沒人可以逼他,但身為與柯有多年交情的後輩,「會希望他休息一下」。
該名綠委也為柯建銘緩頰表示,如果柯建銘要辭去總召、只當陽春立委的話,恐怕也不是柯所想要的。應該給柯一點時間思考,現在要逼他做出什麼決定,太殘忍了一點。
一名不具名民進黨黨務高層認為,歷經罷免失敗後,國會的議事溝通應該改變策略,不能再用焦土政策,也就是說,未來黨團幹部應該放軟身段,重新調整戰術,讓朝野有好好談的空間。
「賴清德要負很大責任!」有不只一名綠營立委表示,賴清德是黨的最高領導者,目前黨團氣氛不佳,行政、立法部門溝通也不順,賴清德應更有魄力,出手處理,而不是任由黨內焦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