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近日質疑,行政院主計總處擴大解釋一般性補助款「總額不變」,藉此砍個別縣市一般性補助款。為此,蔣萬安今天上午列席行政院會前批評,一般性補助款和計畫性補著款性質不同,長期以來都有公正公開方式,行政院卻擴張解釋,在對地方政府補助總額不變的前提下,中央可以調整對各縣市的補助金額。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天上午主持政院院會會後記者會時轉述,卓榮泰在院會中說明,新版《財劃法》修正後,為避免影響國防、外交、經濟政策,政府不得不做必要調整,但中央明年度挹注各地方的各項財源不會低於今年,且是歷史新高,待確保調整後,屬於地方的教育、社福等基本設施都可以維持。
另外,卓榮泰提出3項調整,1是重大施政項目,還是中央支應為主;2是中央、地方共同分擔的污水下水道、縣市管道路、漁港下水道、地方藝文等建設原則保留協助50%,但如果地方有困難,還是可以討論;3是地方所屬學校電費、地方公有建設物的耐震改善經費、部分廢棄物清理經費等,回歸地方制度精神。卓也要求,地方對於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需求,應該要從統籌稅款優先支應,避免影響弱勢族群。
卓榮泰強調,政院對申請案或是計畫型補助款都是考量如何均衡台灣,如何協助財政級距比較差的縣市,從未有政治性考量,縣市首長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