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藥師郭奕宏提醒,藥駕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常見案例就是病人服藥後以為副作用「不嚴重」,便自行上路,結果在突發狀況時反應不及,釀成意外。即使只是輕微頭暈或嗜睡,在緊急狀況下,也可能是致命的差別。
容易影響駕駛的藥物種類:
1.安眠藥及鎮靜安定劑:如zolpidem(使人隔日仍昏沉)、lorazepam(造成嗜睡困倦)。
2.抗組織胺藥(第一代):治療感冒、過敏常用的diphenhydramine、chlorpheniramine,嗜睡效果明顯。
3.抗精神病藥與肌肉鬆弛劑:如olanzapine、carisoprodol,可能引起視線模糊、頭暈與肌力下降。
4.鴉片類止痛藥:morphine、codeine等會降低專注力。
5.降血壓與降血糖藥:副作用如低血糖或頭暈,甚至會導致暈厥。
6.眼科散瞳劑:如tropicamide,會造成畏光、視線模糊,短時間內完全不宜駕駛。
醫師建議,民眾在服藥期間上路前,應先進行「自我藥測」,包括:是否嗜睡疲勞、頭暈視線模糊、反應遲鈍、注意力無法集中,或曾出現低血糖現象。只要有任何一項答案為「是」,就應避免開車。
郭奕宏強調:「藥駕與酒駕一樣,都可能奪走生命。」開車前務必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別讓一時大意釀成終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