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轉換「卡關」 夢境床上演出
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提到,醫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症」。在正常作夢期,雖然大腦活躍、夢境清晰,但身體肌肉會進入癱瘓狀態,避免動作被「演」出來。
然而,當大腦在淺睡與作夢之間的「路口」卡住時,就可能同時具備兩種特徵:大腦正在做夢,身體卻仍能活動。結果就是夢境被真實表演出來,出現講夢話、手腳揮舞,甚至打到枕邊人的情況。
許多床伴會抱怨「半夜被拳打腳踢」,甚至有人因夢中打鬥而摔下床受傷。這樣的睡眠異常,不僅影響伴侶關係,更是一個潛在的健康警訊。
不治療恐罹患巴金森氏症
研究發現,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症並非單純的睡眠障礙,而是神經退化疾病的重要前兆。若長期未治療,10到15年後,大約有3到4成患者會罹患巴金森氏症或相關的腦部疾病。
原因在於,這些異常與多巴胺神經系統有關。多巴胺除了負責運動協調,也掌管身體感受與大腦自發性運行功能。一旦多巴胺分泌或調控失衡,就可能出現睡眠轉換困難,進而導致夢話、手舞足蹈等症狀。
如何改善?低劑量藥物有幫助
醫師提醒,目前治療上可藉由低劑量的多巴胺刺激劑來改善症狀,讓大腦在睡眠階段的切換更順利。不過,「少量」才是關鍵,劑量過高反而可能造成副作用,甚至干擾其他神經功能。若發現自己經常在睡眠中講夢話甚至動作激烈,應及早就醫評估,避免忽視潛在的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