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病毒警報!醫示警「4病毒」接連爆發 幼童最需防護
開學往往是病毒、感冒高峰期。示意圖/photoac

|即時

開學季病毒警報!醫示警「4病毒」接連爆發 幼童最需防護

mirror-daily-logo

2025/09/01 07:10:00

編輯:

吳宜錡

開學了!孩子回歸校園生活,不過剛開學往往是病毒、感冒高峰期,尤其腸病毒、流感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容易在幼兒園開學後接連確診;兒科及過敏免疫專科醫師王韋力指出,因病毒中標人數明顯攀高,加上流感疫苗抗體失效,提醒家長可以把握時間接種下一劑公費疫苗,並於下課返家時更換衣物、洗澡、勤洗手,以避免病毒感染。
今(1)日開學日,兒科及過敏免疫專科醫師王韋力指出,開學往往是病毒、感冒高峰期,尤其今年須特別注意腸病毒、流感、RSV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病毒,尤其先前幼兒園開學後,確診人數明顯增加,又因流感疫苗抗體即將失效,提醒家長可以留意下一劑公費疫苗施打。

「腸病毒」全年無休!伊科病毒11型、克沙奇最多

王韋力表示,秋冬、開學時通常為感冒高峰期,不過今年台灣天氣越來越熱,「腸病毒」幾乎全年無休,若孩童身體不適或出現發燒情形,務必返家、請病假休養,若感冒症狀較輕微,也應配戴口罩、多喝水、勤洗手,並於返家時更換衣物,盡量避免眼部、頭髮等殘留病毒帶進家中。
根據疾管署8月17日至23日統計,全台腸病毒門急診共計7395人次,雖未達流行標準,不過開學後就診人數可能增加,而今年腸病毒已累積13例重症、7例死個案,其中以感染「伊科病毒11型」和「克沙奇」為主。
然而台灣氣溫逐漸升高,腸病毒持續,「伊科病毒11型」專攻1歲以下孩童,尤其「3個月以下」要特別注意,王韋力提醒,感染初期症狀通常為發燒、食慾差,幼兒併發重症率較高,嚴重容易引發急性肝炎、腦炎、心肌炎、黃疸、昏迷、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等。
至於預防方式,最有效仍為「勤洗手」,包括如廁、用餐前後,學校也需使用濃度500ppm的消毒水清潔、擦拭環境;疾管署也示警,開學後需要特別注意學童間互動,家長、老師們應盡力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與進行預防措施。

作息亂抵抗力差!「流感」呼吸道病毒趁虛而入

為了將暑期「用好用滿」,學生作息容易顛倒,不是太晚睡,就是容易睡晚,一旦開學回歸正常作息,身體抵抗力容易下降,導致「呼吸道病毒」趁虛而入;其中最常見為流感病毒,與感冒最大差別在於「高燒不退」,且溫度較高、容易引起肌肉酸痛。王韋力表示,秋冬接著抵達,流感可能一路延燒到明年,不容輕忽。
而今年2月因大S事件,民眾紛紛補打流感疫苗,不過疫苗抗體差約維持半年,加上病毒株都在變化,因此建議每年10月流感公費疫苗開需接種新疫苗,因為新的疫苗也都是預測明年的流行株,防護力可達7至8成;若因其它原因無法施打公費疫苗,也可考慮9月中自費流感疫苗。
20250624^MHMD^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_打疫苗_接種疫苗相關配圖_攝影董孟航004_2025-06-25.JPG
疫苗抗體約維持半年,可補打新疫苗、因應變化病毒株。攝影董孟航

飛沫、接觸都可能沾染呼吸道疾病病毒!幼童影響較大

不僅腸病毒、流感屬於開學意感染病毒,呼吸道疾病包括腺病毒、RSV、新冠肺炎也在其中。然而腺病毒除了典型感冒症狀,會出現咽喉發炎合併「結膜炎」症狀,若眼睛不舒服就需特別注意,看診時需告知醫生。
當在接觸有腺病毒的呼吸道或腸胃道分泌物後,再觸摸自己的口鼻,就有機會被感染,另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飛沫、接觸都容易傳染,且感染後「咳的特別久」,王韋力提醒,RSV主要對年齡更小的幼兒園學童影響較大,重症機率較高,當孩子年紀越大,症狀才會似一般感冒。
至於新冠肺炎方面,王韋力指出暑假這段期間相較前一波疫情有明顯趨緩,不過新冠終究屬於秋冬的病毒,不排除開學後,隨學期的進行,又會出現爆發趨勢,因此仍需要留意,別因此卸下心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