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管制愈來愈嚴格,近期業界傳出,台積電在美國壓力下,對台系供應鏈在中國市場狀況進行盤點,如果中國占比較高的業者可能會有更多顧忌,不過有台系業者向本報坦言,如果要繼續做台積電生意,必須捨棄中國市場營收,「那缺的這塊營收誰補?」
業者表示,美國相當忌諱中國半導體發展,持續祭出管制措施,可以理解台積電為了避免供應商與中國客戶關係密切波及自身,「與台積電做生意,盡量與中國保持距離確實是一個趨勢。」同時台積電也在發生疑似洩密2奈米機密案後,也讓業界更警惕未來是否可能發生機密流入中國的情況,不過「供應商也要生存,不可能只做單一客戶的生意。」
舉例來說,如果一家台積電供應商,中國業務占比較高達30%,「要是直接放棄中國市場,會難以維持公司營運。」業者透露,這幾年中美脫鉤趨勢下,會採取「中國廠房供應中國,台灣廠房供應台積電的方式運作」,最大目的就是減少大客戶疑慮,並簽訂保密協議(NDA)或合約條款,確保與客戶共同合作研發的產品,絕不會用於其他客戶。
供應鏈業者直言,廠商與客戶之間需要透過協商,共同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在處理中國營收占比問題上。公司無法簡單地捨棄中國市場的營收,否則難以生存,不過業者也坦言,只要確保自身擁有領先技術,會在談判中有較好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