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半導體兩面手法:一邊抄作業一邊扶植自家軍
北方華創在2024年躍身到全球第六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扛起中國半導體本土化的重責大任。(翻攝自北方華創官網)

|即時

揭秘中國半導體兩面手法:一邊抄作業一邊扶植自家軍

mirror-daily-logo

2025/09/04 06:45:00

記者:

謝承學

在美國全力封鎖下,中國半導體急尋出路,台系半導體設備業者透露,中國一方面自主研發半導體技術,追求半導體自主,同時也積極下單台灣半導體設備業者的產品,指名就要台積電、日月光用的先進封裝設備,即使技術沒到位,也試著「依樣畫葫蘆」。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管制愈演愈烈,為阻止中國跨入先進製程,全力阻擋高階半導體設備流入中國,儘管近幾年陸續傳出中國半導體設備自主化有所突破,但業界依然認為,與主流的全球五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如艾司摩爾(ASML)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不過近期有台系半導體設備業者向本報透露,雖然由外商壟斷的前端設備完全無法輸入中國,但近年台灣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在後段封裝有所突破,也隨著台積電擴大先進封裝佈局,打進台積電供應鏈後過得風生水起,在台積電供應商品牌鍍金下,這些台灣設備相當獲得中國市場青睞。
業者分析,中國客戶目前採取雙重策略,一方面因為台灣在先進封裝技術方面領先,如台積電、日月光、矽品在先進封裝技術領先,「他們會指定購買與這些領先業者同級的台灣供應鏈產品,也不管會不會用,技術是否到位。」依然全部買來依樣畫葫蘆,看能否有所突破。前端製程被封,封測可能成為中國半導體業者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中國客戶也清楚,未來美國對中國管制可能只會更嚴格,會有更多廠商被列入實體清單,因此他們也在積極培養自己的本土半導體設備供應商,「雖然技術跟全球頂尖業者還差很多,但真的進步很快,美國只能盡量拖慢中國腳步。」
只要營運半導體廠,不可能不用全球五大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應用材料(AMAT)、東京威力科創(TEL)等業者的設備,不過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作為靠山,半導體自主化持續突破,已經養出位居全球半導體設備廠第六名的北方華創。
北方華創是中國半導體設備商龍頭,主攻半導體設備領域包括蝕刻、沉積、清洗等製程設備,由於供應的設備是中國最完善的,外界稱它為「小應材」,且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存儲等主要半導體廠,都已經開始在產線上大幅採用本土設備。
事實上,根據《日經亞洲》報導,台積電過去在3奈米製程中仍使用中微半導體(AMEC)的蝕刻設備,以及已被北京收購的Mattson Technology工具,中國半導體設備的技術已經迎面趕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