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不是單一疾病,而是泛指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的情況。心臟就像人體的馬達,規律跳動才能穩定供應血液。當心臟的電氣傳導系統出現異常,就可能造成心律失序。若長期未治療,不僅會使心臟功能逐漸衰退,還可能增加中風、心衰竭,甚至猝死的風險。
常見症狀
1.心悸、胸悶:心跳突然加快或不規則,讓人感到不適。
2.頭暈、眼前發黑:血流供應不足,導致暫時性腦部缺血。
3.呼吸困難、疲倦:心臟無法有效輸出血液,身體容易感到虛弱。
這些症狀常被誤以為只是「太累了」或「壓力大」,但其實可能是心臟正在發出警訊。若忽視不理,恐怕錯過治療黃金期。
治療方式
大部分心律不整可透過藥物控制,讓心律恢復穩定。但部分患者會因藥效有限或副作用,如頭暈、疲勞,影響生活品質,這時就需考慮「電燒手術」。
醫師會透過導管進入心臟,找出異常放電的區域,並以熱能或冷凍能量將其破壞,以恢復正常傳導。其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若藥物無效,電燒手術就是關鍵選項。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今年台灣也正式引進「脈衝電場消融術」(Pulse Field Ablation, PFA)。主要利用高電壓脈衝精準消融異常細胞,不會對鄰近的神經、血管或食道造成熱傷害,能大幅降低手術風險,為心房顫動患者帶來更安全的治療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