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事》當中,藍葦華是無能、好賭的父親,有個台灣傳統父親的樣子,跟兒子曾敬驊兩人一碰面就氣氛火爆。而藍葦華年輕時和父親的關係也很緊張,曾有過1年都不講話,直到近6、7年才因為孫女、孫子出生變得親近,也因當了爸能明白,父親當年反對他當演員,「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傳統男人爸爸形象 自己家族三代都是
電影中父親角色「阿冬」沉默壓抑,讓他自然聯想到成長背景裡的父親與親戚,「因為我們家是三代同堂,父親也是比較沉默寡言,所以那種形象我看得很多。」他表示阿冬這個角色不難演,家裡的叔伯長輩都是這個樣子,「隨手一抓都有」,他也說出阿冬的痛處,「其實他在這個家裡沒有被需要的感覺,總是在錯的時間作對的事情。」
而在現實生活裡,藍葦華有個22歲的繼女,他和太太結婚後,繼女仍繼續叫他叔叔,直到妹妹出生,他主動和大女兒溝通,希望他能改口叫自己爸爸,「我就跟大女兒講,現在妹妹生出來,我覺得妳要開始習慣叫我爸爸。不然我會覺得到時候會有差別。」
繼女不叫爸爸 藍葦華要她改口
這個差別其實是怕妹妹、弟弟長大後對大女兒感受不同。「我覺得如果一個叫叔叔,一個叫爸爸,會有差別待遇的感覺,當他們懂事後,怕妹妹、弟弟會說『你憑什麼教我,他才是我爸爸』,也怕大女兒覺得是這個家的配角,被排除在外,所以要避免。」
藍葦華坦承,第一次聽到大女兒喊他「爸爸」時,他忍不住內心激動,「我很感動,也很開心她願意這樣做。」如今女兒、兒子分別為小二、小一開始懂事後,也對「為什麼姊姊姓張、不姓藍」好奇,夫妻倆也選擇坦誠解釋,「沒有隱瞞,沒有修飾,用小孩能理解的方式講。」
有趣的是,藍葦華兩個小孩只相差一年多,其實都是拜金鐘獎所賜,他笑說兩個小孩出生不在計畫內,第一個女兒是拿金鐘獎回家很開心,沒想到一年多後又拿獎,一樣很開心,所以有了兩個「金鐘寶寶」。高伊玲在一旁笑說:「這樣講好像這麼多年只交了兩次功課。」逗得藍葦華害羞說:「好像不會特別講要做功課這件事情。眼神有啦,會跟老婆眼神確認過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