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在臉書粉絲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從反彈效應到錯誤洗髮精的選擇,再加上壓力、熬夜與飲食,頭皮油膩就像一場甩不掉的惡循環。如果想要徹底解決油頭問題,要先理解背後的科學機制,再找出真正有效的解法。
造成油頭的可能原因有:
- 皮脂腺過度活躍:頭皮和臉一樣有皮脂腺,天生油性的人,分泌就是比別人多。
- 越洗越油的「反彈效應」:過度清潔會把皮脂洗掉,頭皮感覺乾 → 皮脂腺立刻分泌更多油來「補償。」
- 洗髮精選錯了:太強去油或含矽、厚重滋養成分的洗髮精,會讓頭皮失衡。
- 生活習慣影響:熬夜、壓力大、吃太油太甜,都會讓皮脂分泌加劇。
- 荷爾蒙因素:青春期、經前期、或雄性激素偏高,都可能讓「頭皮比臉更油」。
黃軒提醒,出現以下5種情況時,必須要就醫檢查:
- 頭皮大量脫屑、紅癢:可能不只是單純油膩,而是 脂漏性皮膚炎。
- 出油伴隨嚴重掉髮:持續掉髮,甚至頭頂或前額明顯變稀疏,可能和 雄性禿 有關。
- 頭皮出現紅疹、膿包或疼痛:可能是毛囊炎或感染,需要藥物治療。
- 天天洗還是「油光滿面」+ 臉也很油:代表皮脂腺分泌異常,有時與 荷爾蒙問題(如多囊性卵巢、內分泌失調)有關。
- 伴隨其他身體症狀:例如月經不規律、痘痘暴增、或體毛異常旺盛 → 需要檢查內分泌。
黃軒說,醫師可能會提供的治療方式如下:
- 藥用洗髮精:如酮康唑 (ketoconazole)、硒化硒 (selenium sulfide) 。
- 口服或外用抗黴菌藥(若是脂漏性皮膚炎)。
- 針對掉髮:米諾地爾 (minoxidil)、口服藥物。
- 荷爾蒙評估:必要時會安排血液檢查。
黃軒總結,油頭不是「懶惰沒洗乾淨」,而是一個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皮脂腺的天生特性、過度清潔造成的反彈、錯誤的產品選擇、生活作息與荷爾蒙波動,都可能是元兇。如果只是輕微油膩,靠調整清潔方式與生活習慣就能改善;但一旦伴隨脫屑、紅癢、掉髮或其他內分泌異常,就該找皮膚科醫師幫忙。頭皮油膩不是單純「沒洗乾淨」,而是皮脂腺 + 荷爾蒙 + 清潔習慣的多重結果。黃軒建議,想改善油頭,最重要的不是「更勤快洗」,而是找到頭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