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委員賴鼎銘、葉宜津、蕭自佑通過調查報告,直指海巡署在岸際情監偵、海域船舶動態掌握上存在缺失,要求行政院督導相關機關全面檢討改進。
監察委員點名,自2024年「鴻津號」闖入淡水河引發社會震撼,到2025年5月中國網紅划橡皮艇偷渡至桃園潮音海風車,新北至新竹一帶已發生4起偷渡案。調查報告指出,雖然海巡署在沿岸布建雷達、紅外線熱顯像儀、智慧型岸際監控系統及守望哨,但因性能限制、監控死角、自動化程度不足,仍防不住小型船隻滲透。
委員也批評,海巡署對無人機運用消極,目前第一代無人機僅16架、續航力50分鐘,平均每架年飛行時數僅155.5小時,難以補足監偵死角;第二代無人機又因廠商技術問題解約,短期內無法建立足夠空中監控能量。此外,AIS(船舶自動辨識系統)遭廣泛關閉或冒用,MMSI碼又容易被重設,實務上難以稽查,造成灰色活動更難掌握,呼籲行政院應出面協調,避免權責不明與本位主義。
對此,海巡署表示,2025年迄今已查獲12件偷渡案、47人,當場攔截9件、42人,緝獲率高達89.4%,成效較往年顯著提升,針對未能即時查獲的個案,也都有檢討改進。對於監察院要求「零漏接」的期待,海巡署表示尊重,並強調這是困難卻會努力追求的目標。
海巡署指出,自2024年起推動「海空一體、精銳海巡」計畫,並爭取「強化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等預算,將持續強化岸、海、空立體情監偵能力,以因應中共日益嚴峻的灰色地帶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