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教恩在影片中表示,化療已經有超過50年至60年的歷史,在20年前沒有標靶藥物、沒有免疫治療的時候,化療是唯一的治療方式。而且許多病患沒辦法早期發現癌症,很多時候都已是晚期無法開刀,這個時候就要接受化學治療,但他也強調,化學治療沒辦法治癒病患,不要把化療當作是神藥。
吳教恩接著說,只有針對少部分癌症(如:淋巴癌、生殖細胞瘤)可能會有很好的效果,但其他大部分的癌症就算效果很好,腫瘤也有可能再復發,「因為這些藥物都只是抑制癌細胞,很難達到完全痊癒的狀況」。他坦言,身為治療癌症的醫師也都知道,化療本身很難治癒癌症,要治癒癌症靠化療沒有用,只能緩解症狀、爭取存活時間。
吳教恩指出,早期資料顯示,晚期肺癌、胰臟癌、大腸癌、膽管癌、頭頸癌等,平均只能活3至4個月,若接受化療則可延長至少半年,讓病人可以做想做的事,不過,化療也會有副作用,這方面要交由病患自己決定。
此外,吳教恩指出關於「治癒」2字,很多醫師比較謹慎,自從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出現後,他才比較敢跟病患討論治癒的狀況,因為免疫治療有機會治癒,但化學治療則很難。另外,關於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的治癒率為2成左右,吳教恩認為,相較過去幾乎為零,可能性已經大幅提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化療的副作用也會變輕,讓癌症變成可長期控制,不是讓病人短時間致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