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握手言和?分析師解析輝達、英特爾「各取所需」的雙贏盤算
分析師認為,輝達和英特爾的合作是各取所需。(翻攝自直播)

|即時

為何握手言和?分析師解析輝達、英特爾「各取所需」的雙贏盤算

mirror-daily-logo

2025/09/19 11:57:00

記者:

謝承學

近日半導體產業最令人震驚的消息,莫過於輝達(NVIDIA)與英特爾(Intel)的結盟合作。Counterpoint Research半導體研究副總監王哲宏分析指出,這次合作對雙方是「各取所需」的好事,英特爾將是最大受益者,輝達次之。
王哲宏直言,這次合作的核心在於雙方能滿足彼此的需求。首先對英特爾來說,現階段明確需要資金和客戶,而對輝達而言,能夠將英特爾納入其生態圈,這在當前GPU市場中至關重要。雖然輝達有自己的ARM架構CPU,但仍有大量客戶習慣在x86系統環境下工作,與英特爾合作,能有效增加這些生態圈的成員,「對輝達是好事。」
此外,王哲宏提到,過去許多PC產品早已是英特爾PCU搭配輝達GPU的組合。未來若能進一步整合成單一晶片,對輝達也是有利的發展。
這次結盟也對競爭對手也將產生深遠影響。王哲宏認為,超微(AMD)將會受到最顯著的衝擊。他分析,英特爾在CPU市場的主要對手是AMD,而輝達在GPU市場幾乎沒有對手,因此英特的「王者歸來」,將直接影響AMD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並不代表AMD完全沒有機會。王哲宏補充,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除了採用輝達的方案,許多公司如Google、Meta、OpenAI等也正積極開發自己的ASIC晶片,CPU的選擇依然多元。
至於對ARM的影響,王哲宏則認為衝擊相當輕微。他解釋,輝達的系統一直都有使用x86的CPU,是近幾年才在自家的資料中心機櫃產品中開始導入ARM架構。由於ARM的營收多按出貨單位計算,而伺服器市場的單位數遠少於消費性市場,因此對ARM整體影響不大。
王哲宏表示,這次合作之所以讓業界如此震驚,是因為過去大家普遍認為兩家公司分屬不同陣營,尤其在英特爾前任執行長Pat Gelsinger時常批評對手的背景下,這樣的合作更是難以想像。整體而言,這是一項對雙方及產業都正面的好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