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甩鍋新創「垂直避難」釀禍 內政部澄清「花蓮縣府3月資料就寫過」
針對外界紛紛指「內政部發明垂直避難導致撤離不當」,內政部今天(25日)澄清,垂直避難並非新創,花蓮縣今年3月發布水災保全計畫中,也都清楚列出這些避難原則。(圖/翻攝自Threads)

|即時

遭甩鍋新創「垂直避難」釀禍 內政部澄清「花蓮縣府3月資料就寫過」

mirror-daily-logo

2025/09/25 13:01:00

記者:

陳凱貞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導致下游光復鄉災情慘重。針對外界質疑撤離執行不力,花蓮縣政府表示,由於內政部新創「垂直避難」可在2樓以上就近避難,讓很多人自認家中夠安全,無法強迫。對此,內政部今天(25日)澄清,「垂直避難」並非新創,且花蓮縣今年3月的發布水災保全計畫中,也都清楚列出這些避難原則。
一名自稱為花蓮縣府第一線人員的網友今天在網路上發文表示,這次林保署的9次通知持續更改,原本建議撤走600人,直到21日晚上,內政部才最終確認要撤離的人數和範圍,「我們警消是神仙嗎?一天撤8000人,你有本事你來啊!」
該名網友說,自己住在花蓮23年,在颱風撤離期間都在當地,過去每次強制撤離都由縣府、縣長、警察局長盯著警察挨家挨戶強制撤離,「至於這一次為什麼撤離成這樣呢,這要多虧內政部發明垂直避難這一套手法!」
此外,花蓮縣政府社會處長陳加富受訪時也說,這次堰塞湖危機,內政部開會研議新的避難方法為「垂直避難」,家中有2樓以上的可以就近避難,有些鄉親自認家裡夠安全,不配合撤離措施,縣府無法強迫。
不過,政治工作者周軒在臉書發文打臉,他貼出花蓮縣政府今年3月發布的水災保全計畫,內容針對「疏散撤離」的定義明確寫道,「居民自住處平面疏散撤離至指定安全避難所、親友家,或『垂直』疏散至自家或同樓層2樓以上之安全處所」,讓他忍不住開酸,看起來花蓮縣政府也不是第一天知道「垂直避難」是什麼。
內政部也特別發文澄清「垂直避難」並非新創。內政部解釋,發生水災時,民眾可採3種水災避難方式,包括依親避難,投靠親友,暫時安置;前往避難收容處所,到指定安全地點;至高處垂直避難,就近往高樓層或高地移動。
內政部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部水災災害防救業務計畫,以及花蓮縣水災保全計畫中,都清楚列出這些避難原則。當短時間內無法水平撤離時,往高處、往樓層上層避難,往往就是爭取時間、保全性命的關鍵。
內政部強調,災害的挑戰瞬息萬變,但彼此守護的心意不變,請大家繼續遵循官方訊息,遠離危險,選擇最安全的避難方式,給自己與家人多一份保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