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福衛八號10/7起運美國空軍基地 升空作業進入倒數
福衛八號主要任務為光學遙測對地表取像,首顆FS-8A衛星將於10月7日起運到加州,推估11月發射升空。

獨家/福衛八號10/7起運美國空軍基地 升空作業進入倒數

mirror-daily-logo

2025/09/26 12:10:00

記者:

陳宏銘

台灣第一個自製的「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福衛八號)計劃,準備展開升空作業!打頭陣的FS-8A衛星,預計10月7日起運前往美國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準備搭乘SpaceX的Transporter-15火箭航班奔向太空。它的主要太空旅行任務是拍下以台灣為主角的地球高清美照,隨時掌握環境變化。除了「拍照打卡」外,還背負商業密碼,當台廠製造的元件得到「太空飛行履歷」之後,未來,更可將台製的各式衛星元件賣往全世界。
在福衛八號的計劃裡,一共會發射8顆低軌衛星,其中6顆是「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2 顆為「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組成一個 6+2 的衛星星系。打頭陣的FS-8A,它就像是一台飛在太空中的高階相機,原始拍攝解析度可達1公尺,也就是說能清楚看到地面上大約1公尺大小的物體。
福衛八號使用「時間延遲積分」(TDI)技術,可以提升影像訊噪比,增強影像品質;再經過後續處理,影像解析度甚至可提升到「次米等級」(小於 1 公尺),所取得影像可應用於國家安全、災害防救、環境監測與地理資訊蒐集,例如天然災害後所形成的堰塞湖,便會是它的觀測任務之一。TASA和原相科技合作研發TDI感測器,預計將使用於福八星系後續衛星。
國家太空中心(TASA)福衛八號計畫室向本報透露,福衛八號的核心目標,除了進行台灣的環境觀測,更重要的是帶動本土太空產業發展。因此,衛星內部有許多元件都是與台灣廠商合作研發完成。台灣業者技術滿厲害的,但過去缺乏一個驗證平台。如今透過福衛八號,太空元件經過實際飛行測試後,就能向國際市場證明「這套元件在太空中成功運作」,進而可以提升外銷機會,將產品賣給其他衛星公司。
20250926福衛8號10月7日起運美國
總統賴清德(左二)說過,太空計劃是未來國家政策重點。圖/總統府
未來十年,低軌衛星(LEO)市場,隨著物聯網(IoT)、遙測(Remote Sensing)和全球衛星通訊的需求增加,同時,即時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不斷進步,再加上雲端AI、邊緣AI、終端AI運算服務的競爭日益激烈下,將迎來爆炸性成長。而這種涉及國安領域,歐、美衛星公司在無法把生產製造交給中國業者下,精通半導體、資通訊的台廠,自然而然就成了非紅供應鏈的夥伴。
由於福衛八號屬於光學遙測衛星,光學酬載(大望遠鏡相機組)能否準確對焦是技術關鍵。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為了確保在火箭發射時,即使遭遇強烈震動也不會讓焦距偏移,必須模擬發射與太空環境進行多項嚴格測試。SpaceX人員還會派人與太空中心一同執行測試。此外,衛星酬載本身配備有熱調焦機構,能在軌道上進行焦距調整。測試結果顯示,這套系統能有效修正火箭運送過程中對酬載造成的偏移。
國家太空中心公布,福衛8號日共6+2顆衛星將於今年起逐年發射,首顆FS-8A衛星10月7日起運後,依照過去經驗推算,最快11月即可發射升空,同火箭航班上,還有多顆台灣自製衛星,包括TASA新創追星計劃的立方衛星「鐘雀1號」(創未來科技開發)、「黑鳶1號」(鐳洋科技設計)、「信天翁1號」(芳興科技研製),以及由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淡江大學共同研製的Lilium-2、Lilium-3。
福衛八號星系預計在2031年全面布建完成。屆時可實現每日多次觀測台灣及全球,並提供衛星影像,應用於環境監測、國際合作、國家安全與災害防救等領域。
20250926福衛8號10月7日起運美國
為確保衛星設備在執行太空任務順利,必須在TASA實驗室反覆進行測試。圖/TAS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