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26日)晚上,軍方及政界即盛傳,國安會諮詢委員、也是潛艦國造重要推手黃曙光請辭獲准,並將於十月一日生效的消息。今天總統府證實此事,震撼潛艦圈!
黃曙光去職,代表他將不再督導準備出海潛航的第一艘原型艦"海鯤號"。某種程度上,將來海鯤號的海測能否通過?能不能在十一月如期交給海軍?也與他無關。這紙辭呈,也代表他和未來的潛艦國造計劃,畫下句點!
然而,黃這樣的離開,也不是沒有遺憾!他曾經發下豪語,希望未來可以搭上海鯤號潛艦帶著官兵一起出海,以此來他代表對造好原型艦的決心與信心,但現在恐怕不易如願!
上週,黃曙光遞出辭呈後,總統賴清德立刻派秘書長潘孟安慰留,但黃辭意甚堅,從花蓮勘災回來,賴清德26日親自約詢,深談後,勉強接受了辭呈。
無力改變海鯤號現狀黯然離開
知情人士說,黃曙光是以「家庭因素」辭職的。但真正的原因,據瞭解,和海鯤號的種種問題不易解決,但他又無能為力改變有關。
今年4月下旬,海軍司令唐華要求台船備便主機,準備要進行海鯤號海測,結果未依據測試程序執行,導致發生重大故障事件,據說是兩部主機進水,動力系統出問題,讓黃曙光非常震驚。再加上整合載台管理系統(IPMS)的進度緩慢, IPMS上數千項的系統整合一直趕不上進度。他看在眼裡,心急如焚。
但從去年下半年,黃曙光已不再是潛艦小組召集人,他只能扮演督導的角色,定期向賴清德回報進度,實際掌控全局的是唐華及他全權授權的台船顧問邵維揚。
據《鏡報》調查,在海鯤號發生主機故障事件之後,黃曙光私下認為,唐華的動不動就罵人的強勢領導風格,導致台船的人不敢說真話,對潛艦的後續測試計畫不利,再加上為了趕進度,他常常不按正常程序來,才會發生重大事故。
黃擔心再這樣下去,會出更大的狀況,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他一度想更積極的介入,也燃起重新領導潛艦小組的念頭,但最後並未得到正面回應。
後續7艦狀況多不如歸去
今年七月,海鯤號開始出海浮航,接著就有消息說,下一步就要出海潛航了,交艦似乎有望。黃曙光知道當時出海浮航是很勉強的,且根本還沒有條件潛航。但他也無力改變現狀。再加上七艘後續艦的狀況一堆,最後讓他興起不如歸去之感。
據知情人士表示,後續七艘潛艦,能不能做下去?面臨幾個大問題。
首先,IPMS的整合目前還是有問題,導致海測最後要打操雷,還是沒有辦法辦到,以致於出海潛航的時間一直延後。曾經台船一度有想找國外的專家來協助解決,但遭到反對。
其次是預算的問題,黃曙光當初預算是二至八條一起編,每條造價大約三百多億,但唐華上來之後,改成先編兩條預算,未來再編三條及兩條。裝備商認為,這樣風險太高了,於是紛紛調高裝備的價格,以致於成本暴增,一條船三百多億根本沒有辦法做到。
第三、第二條船之後,因為更改了主要的裝備,導致壓力殼必須重新設計製造,整個工作程序都要改,但台船卻沒有這樣的能力,國外技協又都走光,以致於未來製造產生相當困難。
潛艦八艘是精算過的結果
決策人士表示,前面幾個問題應該可以陸續解決,但他最近聽到一些聲音說,潛艦不需要做到八艘,可以用其他武器替代,若此意見變主流,更令人擔心。他說,其實八艘是經過精算過的結果,如果最後不做八艘,其實對台海防衛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黃曙光去年4月,便曾因「身心俱疲」為由,向時任總統蔡英文辭去潛艦國造召集人一職。經過小英和賴清德慰留之後,潛艦國造計畫卻出現2個太陽。
海軍認為他們是船東,應該主導後續的測試。由於唐華和黃曙光領導風格差異大,期間也發生不少衝突,黃曙光最後決定淡出,改由唐華主導,黃則搬回台北。
回顧2021那年,黃曙光的參謀總長任期屆滿,蔡英文總統任命他為潛艦國造召集人,他隨即打包行李,單身南下高雄台船赴任。
那幾年他日以繼夜,窩在台船的辦公室中,帶著外國技協、台船員工及256戰隊,一步一步把海鯤號打造岀來。那段日子,他連台北的家都很少回,私下他還自嘲,老婆都開始懷疑,他在高雄是不是有另一個家?
過程中充滿各種突發狀況,有談好的裝備突然不賣;有立委從中作梗破壞;甚至被檢舉操守有問題,銀行戶頭因而被調查單位查了好幾次。而這一切,在黃曙光請辭獲准後,都成為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