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隊爭議多1/看球還是聞髮香?球隊為何需要啦啦隊
近年各隊積極行銷啦啦隊,吸引觀眾進場看球。翻攝Fubon Angels臉書

|即時

啦啦隊爭議多1/看球還是聞髮香?球隊為何需要啦啦隊

2025/05/17 06:45:00

記者:

潘佳琪

中職味全龍啦啦隊員近期深陷風波,包括捲入小三疑雲的李芷霖、婚內出軌球員張祐嘉的昆娜、被爆出不倫黑歷史的小珍奶(本名王芯羽,原名鄭至均),三人甚至遭網友揶揄為「味全龍小三本柱」,對球隊形象造成衝擊的同時,也興起「到底是簽錯人?還是啦啦隊管理人有問題?」的討論熱潮。 不可否認的是,啦啦隊的重要性日益提昇,已不再被視為球隊附屬品。受歡迎的啦啦隊員不僅能提升進場率、吸引多元球迷,特別是「啦啦隊粉絲」,能增加球團收入與賽事體驗,還能擴展受眾、提升氣氛,成為球團經營的重要資產,與傳統球迷共同推動棒球市場成長。

提升觀眾入場動機

近年來,台灣職棒(CPBL)刮起一股強勁的啦啦隊旋風,特別是引進「韓援」啦啦隊後,成功吸引了廣泛的目光與話題。根據統計,啦啦隊的話題性直接推高約三成觀眾進場率,場均人數屢創新高。特別是台北大巨蛋啟用後,結合啦啦隊的創意表演與互動,球場娛樂性大幅提升,讓不少新球迷因「追星」而走進球場,啦啦隊儼然成為比賽的「第二主場」。
近年來球隊利用各種方式提升球迷進場動機。翻攝Fubon Guardians 富邦悍將棒球隊臉書_2025-05-15.jpg
近年來球隊利用各種方式提升球迷進場動機。翻攝Fubon Guardians 富邦悍將棒球隊臉書

吸引多元球迷觀看

根據受訪者分享,目前進場球迷的組成結構變得更加多元。根據資深球迷分享,其實進場看球跟看啦啦隊的人比例大約是7:3,有些人同時看球也看啦啦隊;另一名轉播職棒數十年的導播則分享,進場為了拍攝啦啦隊應援的「大砲哥」大概只佔一成左右。這顯示啦啦隊確實吸引了相當比例的球迷進場,甚至對於某些球迷而言,若是沒有啦啦隊,加上球隊戰績不好,他們可能根本不會踏入球場觀看比賽。
進場看球的觀眾類型相當多元。翻攝Fubon Guardians 富邦悍將棒球隊臉書 2_2025-05-15.jpg
進場看球的觀眾類型相當多元。翻攝Fubon Guardians 富邦悍將棒球隊臉書

打破傳統行為模式

球場的觀眾組成相當複雜,包含鐵粉、本質迷、路人粉。這些球迷取得門票的管道和進場原因各不相同,流動性也高。對於許多可能是因公司福利、里長服務、學校或公益活動等原因首次進場的觀眾來說,他們可能對支持哪隊、球星是誰一無所知。這對台灣籃球(或可類推至棒球)各隊來說,是個共同的課題。
然而,「啦啦隊粉絲」展現出不同於一般球迷的行為模式。他們會特地查詢啦啦隊女孩的班表安排休假,提早買票進場,並且為了捕捉精彩畫面,願意花錢購買好位置,甚至不屑免費公關票。有財力的粉絲更會直接購買季票,甚至不只一個座位,以便從不同角度拍攝不同的女孩。有受訪者認為,從行銷團隊最渴望的粉絲忠誠度和門票、周邊收入來看,啦啦隊粉絲的貢獻度很可能遠超一般本質迷。

擴展受眾增加營收

有受訪者直言,啦啦隊的必要性在於「擴展棒球受眾」。以他自身為例,過去認為棒球賽事太耗時,除了國際賽幾乎不看,但自從有韓國啦啦隊後,他決定踏入球場觀賽。甚至有受訪者明確表示,如果富邦沒有啦啦隊,他根本不可能進場看他們的比賽。此外,即使球隊輸球,看了啦啦隊心情也會好一點。
從球團經營的現實面來看,啦啦隊更是關鍵。單靠門票收入往往無法填補球團的營運虧損。雖然球員周邊商品的銷售不如想像中理想,但啦啦隊的存在能顯著增加球團的總體收入。據受訪者觀察,啦啦隊周邊商品的銷售目前應佔球團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因此,球團現階段需要啦啦隊,不單是為了應援,更是為了增加收益。
啦啦隊能增加球隊收益。翻攝Passion Sisters 中信兄弟啦啦隊臉書_2025-05-15.jpg
啦啦隊能增加球隊收益。翻攝Passion Sisters 中信兄弟啦啦隊臉書

提升氣氛豐富活動

一位球隊行銷人員分享,除了商業考量,啦啦隊在提升賽事體驗上也扮演重要角色。有啦啦隊的球隊,其現場活動規劃也更容易發揮。畢竟球員賽前不可能長時間與球迷互動,賽後若輸球氣氛不佳,也不適合進行球迷福利活動。啦啦隊成員不受球賽勝負影響,能始終保持笑容應援,可以代替球員進行許多球迷活動,不僅增加主場活動的豐富度,也提高球迷提早進場的意願。同時,啦啦隊也能滿足球團對於主場活動「人山人海」畫面呈現的需求。
一位由啦啦隊粉轉變成一週看5場球賽的球迷分享,啦啦隊是多元棒球文化的一環,讓球場除了勝負之外,有了另一個重要賣點。有啦啦隊的應援能提升球場的氣氛和應援的質感,帶動球迷一起吶喊,讓進場看球的感受更好,增加球迷下次再進場的意願,是提升進場人數的主要關鍵原因之一,除了啦啦隊之外,甚至連吉祥物都能吸引大家進場,例如綽號「雞柳條」的台鋼雄鷹吉祥物TAKAO。另一位轉播職棒數十年更是職棒鐵粉的導播認為,有女孩應援是多元棒球文化的一環,能吸引不同客群進場,站在把餅做大的立場,也能讓球場更熱鬧,成為除了勝負之外的另一個賣點。
有受訪者認為,台灣的文化特性是一窩蜂,就像過去的蛋撻或夜市排隊熱潮。現在球隊引進啦啦隊和韓援,不跟進的球隊可能會被球迷抱怨。但他預期這種現象隨著時間可能會慢慢消退,直到看膩了為止。不過,他也肯定啦啦隊應援是棒球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有助於擴大整體市場。
除了啦啦隊之外,吉祥物其實也能爆紅吸引觀眾進場。翻攝Wing Stars臉書_2025-05-15.jpg
除了啦啦隊之外,吉祥物其實也能爆紅吸引觀眾進場。翻攝Wing Stars臉書

真的需要啦啦隊嗎?

綜合來看,台灣職棒啦啦隊的熱潮,確實是吸引球迷進場,擴展棒球客群,以及提升球團營收的重要驅動力。雖然傳統的「本質迷」依然存在,且國際賽事表現和大巨蛋等因素也帶動了進場人數,但啦啦隊不僅為賽事增添了聲光效果和熱鬧氣氛,更成為球團經營上不可或缺的獲利來源。球迷進場的動機已趨於多元,既有為了觀賞球賽本身的勝負與技術,也有相當大比例是為了體驗啦啦隊帶來的娛樂性與活力。在這個「把餅做大」的思維下,啦啦隊無疑已成為台灣職棒重要的賣點與資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