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週刊》報導調查,《菱傳媒》曾陸續刊出〈檢廉赴一銀查扣神秘保險箱,全面追柯文哲親友金流〉、〈柯文哲的冷錢包找到了!關鍵金鑰下落不明〉以及〈柯文哲疑被查到不明金流,北檢考慮改用收賄重罪聲押〉等報導。由於相關內容除檢調外,僅柯文哲的辯護律師鄭深元等人知情,因此引來外界揣測。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有關「冷錢包」的新聞。《菱傳媒》報導指出,檢調早在去年8月30日與9月27日兩波搜索,共77處地點時,已查扣冷錢包,並強調若辦案人員取得「助記詞(Seed Phrase)」,就能比對虛幣流向。但北檢後續查證已排除冷錢包與涉貪有關,卻因偵查不公開,無法主動澄清,反而陷入洩密爭議。
隨後,民眾黨人士包括陳智菡等人,順著相關報導痛批北檢洩密,冷錢包話題也延燒兩個月。外界一度盛傳柯文哲持有比特幣,造成檢調連番受攻擊。如今回頭檢視,從特定媒體刊出獨家,到政黨藉機批評,再到輿論反向操作,宛如形成一條「假新聞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