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宿業者在臉書發文指出,幾年前918地震時,曾接到電話問「現在有沒有住宿的地震價」,讓他瞬間心寒,類似的情形也再次上演,災情後陸續被前來救災的民眾詢問,是否能提供住宿或休息。
民宿老闆坦言,無法確認這些民眾實際救災的情形,且救災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實在不該成為情勒的理由,部分業者發揮愛心,願意提供免費住宿給協助救災的民眾,讓人敬佩,「我相信也有許多業者跟我一樣,面對相同的困境,只能在顧及日常營運之餘,選擇用其他方式來支持災區」。
他也說,民宿每一晚的房間、店家每一份餐點,背後都有成本,能幫多少就幫多少才是真正落實愛心的方法,愛心不只有免費一種方式,「放在值得的地方,才能走得更長遠」,呼籲民眾有住宿、休息、盥洗的需求,「請透過公家單位或協會統一聯繫」,走進資源分配體系內詢問,才會更有效率,也能確保愛心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對此,黃士修也發文分享心得,表示鏟子超人值得尊敬卻不值得鼓勵,原因在於應該讓軍隊進入災區救災,才能發揮最大規模的力量,反觀有大批民眾擠入光復鄉,不僅把道路阻塞,更讓大型器具無法進入災區。
他也痛批,台灣發生過多起災害,根本不缺吃的喝的,送進去沒有進行妥善分配,「又變成現場救災人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