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腸胃炎
烤肉常伴隨交叉污染、生食與熟食混用、食材保存不當等風險,是急性腸胃炎常見來源。若食物未充分加熱或保存不當,細菌病毒容易侵犯腸胃黏膜,引發腹瀉、嘔吐、腹痛。建議多補充水分、電解質,若症狀超過1到2天或有發燒、血便,應及早就醫。
2. 消化不良
烤肉多油多鹽,烹調方式屬重口味,容易刺激胃酸分泌並使胃排空變慢。長時間停留在胃內的食物可能造成脹氣、消化不良、胃痛、打嗝頻繁。節日剛過可以少量多餐、搭配蔬菜幫助蠕動。若有胃潰瘍或胃炎病史者,應特別留意。
3. 便秘
烤肉常伴隨對蔬菜攝取不足、水分攝取不夠,纖維攝取下降,容易造成腸蠕動變慢、便秘。再加上節慶期間作息、飲食不規律,便秘機率更高。建議多補充水分與膳食纖維,像是蔬菜、全穀類,並適度運動、維持規律排便習慣。
4. 食物中毒
若烤肉食材保存不當、放置時間過長或生熟並用,可能導致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繁殖,引起食物中毒。腸道會出現急性腹瀉、劇烈腹痛、發燒等症狀。若症狀嚴重或持續,應盡速就醫。
5. 急性胰臟炎
這是比較少見但危險性較高的併發症。若烤肉時大量油脂攝取、再搭配飲酒,有可能刺激胰臟分泌消化酵素過度活躍,引起急性胰臟發炎。許多患者在節後出現上腹劇痛、噁心、嘔吐,痛感甚至會蔓延到背部,伴隨發燒現象。醫師提醒切勿自行忍痛,以為在家休息就可復原,胰臟炎若延誤治療可能威脅生命或造成器官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