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漢克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網路上有人對中高價的蛋黃酥產生質疑,覺得若一顆蛋黃酥賣超過30元,買的人都是盤子。但廚師漢克認為,就算看到一顆賣150元的蛋黃酥,也不會覺得店家過分議價,反而會好奇店家的成本結構,「以及為何他可以賣這麼貴,依然有人年年會買單」。
廚師漢克接著分析,蛋黃酥的原料組成基本上是麵粉、豆沙、脂肪與蛋黃。麵粉貴得很貴,日本來的可以從1500-3000不等(25公斤),便宜的很便宜台製的大約550-600(22公斤);豆沙有貴也有便宜的,端看豆沙的紅豆含量、整體的含糖與含油量,都會影響豆沙的成本;脂肪方面就是人造奶油,與天然無水奶油的差別,天然的奶油價高且容易變質,而人造的奶油則是不容易變質,也不容易排出體外;蛋黃也就是鹹蛋黃價格跟鴨隻飼養的環境、新不新鮮,也能看蛋黃是否顆粒飽滿。
廚師漢克透露,烘焙業售價計算邏輯,各有不同的考量與算法,有的人策略是量大價低的策略,有的人則是走精緻量少價高的做法,也有是走跟店家配合的穩定配合方式。此外,蛋黃酥也是個季節性的產品,較少常態性的出現在市場上,且一次不只賣一顆,通常是以盒來計算,烘烤體積又小,製作流程相對單一且重複,製作完成還可以常溫存放一下再出貨,所以對於店家來說,是個可以在短時間收大量訂單,創造高利潤的品項。
廚師漢克指出,多數店家不會以成本乘以正常的倍數來做銷售價格,一個成本在35的蛋黃酥,以一個沒有做起名氣的店家來說,是很難賣到超過100塊一顆。所以會以低於正常成本計算的算法去計算價格,也就是60至80元一顆,為普遍的市場價格。
此外,廚師漢克認為店租、人力、時間、包材也該算進成本,一間名店連假會接到萬顆以上的訂單,若廠房在不是太偏遠的地方,租金也不會太低。再加上是人力、時間成本,是一間可以不用支付房租的烘焙店家,多數會是家族企業,所以基本上也比較沒有所謂的加班費問題,勞工權益也沒有那麼完整;而這些有辦法做到一顆30塊左右的蛋黃酥,你可以去觀察,店家在包材上也會比較陽春一些。
廚師漢克指出,品牌價值是許多人忽略的一點,「不會因為不會單純覺得價高就是盤就是騙,但同時我也可以理解為何會有人認為貴的就是盤就是騙。單純就是看事情的面不夠廣而已」。他也認為可以賣到1顆破百蛋黃酥,難度偏高,「因為若是品管不好,或是消費體驗不好,消費者下次是不會再買單的」。老實說只有自己做過一次,就知道沒那麼好賺了,因為大家看到的眼紅的都是那些極少數已經做起來的店家,而非那其他90%失敗的店家,以及那8-9%勉強能稍微獲利的正常定價店家。
他認為,這些有辦法賣高價蛋黃酥,甚至一年一年都持續這樣做的店家,是有他的公信力以及品牌價值在的。單單用「盤」或是「騙」來下定論,我只會覺得可惜了,你可以覺得貴不買,因為你覺得一顆30至60就很好吃了,但沒必要總覺得世上的人都想騙你,這樣活著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