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晨皓批評這類跟拍方法存在明顯風險,常常為了「拍到畫面」不惜觸及侵入住宅等法界紅線,「你們的拍法有問題,可能會有侵入住宅,都冒著觸法風險才拍到這些照片。」他說張凱維對外界的道德勸說不以為意,柯曾勸說張走題目路線而非純靠照片流量,認為若能比對檢舉信與民眾提供的線索,同樣可以達到揭弊目的且較安全。
談到具體個案,柯晨皓以潘孟安案為例說,當年曾被帶看過一張聲稱與富商有關的照片,但他當下覺得證據不足、只是停在停車場抽菸的畫面難以證明所謂「接受招待」。他回憶,法庭審理時對方當庭出示出租契約,法官也當場要求揭弊方交代揭弊方法與證據來源,最終庭上出現租約等書面證物,讓案件發展出乎預期。
柯晨皓坦言他曾多次提醒張凱維與王團隊不要再使用謝幸恩等人的料,「我只是跟你說謝幸恩的料不要再用,王鴻薇一定知道,王會說我不知道,一定是助理的行為,只要是壞事都是助理,好事都是她自己的。」柯警告若繼續分帳與濫用照片系列,恐怕真的會出事。
節目中也談到律師費與案情處理的糾葛,柯說自己在部分案件只收低額費用,他仍全力辯護,卻遭部分人指責「沒盡心」,張凱維甚至當場說記者朋友覺得是柯的無能才打輸官司,柯表示,他曾察覺張凱維提供給他的照片與在「秘密基地」看到的並不相同,對方未給出完整素材,讓他壓力倍增,感到「潘孟安案要失守在這件事」。
柯晨皓在節目中再度強調,自己對於揭弊要有法理與事證的重視,批評以照片製造流量、忽略程序與證據的做法有其風險,並呼籲相關當事人應正視揭弊的方法與界線,避免因爆料手法而引發的法律與道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