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寧靜車廂」=親子不友善?家長心酸經歷引熱議
一名網友昨(10)日在Threads上PO文表示,他稍早前看見一名帶著2個寶寶的媽媽被高鐵工作人員舉牌示意降低音量,後來還被勸導「可以帶寶寶去門外走道安撫寶寶」,結果這位媽媽只能放著大寶在座位上,抱著小寶走到車廂外面安撫,讓這名網友相當心疼,也傻眼直呼:「高鐵寧靜車廂是什麼史上最爛規範?」
也有媽媽表示有過類似經歷,她曾帶著2個小孩乘坐高鐵,當時2歲的小孩正在哭鬧,她便抱著小孩到車廂外安撫,並讓4歲的大女兒留在位置上看書,怎料後來竟被工作人員來到車廂告訴她孩子在座位上默默掉淚,嚇得她趕回座位,結果原來是大女兒想找媽媽,又因為被叮嚀不能離開座位、不知道媽媽在哪裡,最後只能獨自哭泣,讓這名媽媽心疼直呼:「當下我有多心疼多內疚!」
另外,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張雅琳日前也在Threads發文表示,上週接獲媽媽反應稱帶著嬰兒搭乘高鐵期間,被列車上的服務人員舉「寧靜車廂」的牌子提醒:「請問中秋連假有家長遇到同樣的情形嗎?」此話一出也引起不少家長共鳴,紛紛表示帶著小孩搭乘高鐵時都已經準備好平板、書籍,也有關注孩子是否過於吵鬧,但很多時候明明只是小聲說話,仍會被工作人員舉牌提醒。
不過也有網友緩頰認為舉牌應只是為了宣導新規定:「工作人員應該只是舉牌宣導而已,為什麼總有爸媽要對號入座」、「我沒帶小孩,沒講電話沒發出聲音,也有被服務人員拿牌子到右前方視線的位子耶,是不是只是想讓每個人知道有這個新規定而已」、「我中秋連假有搭乘高鐵,有工作人員胸前拿著A4大小的牌子走過,沒有特別宣導。後來車廂內有國小妹妹在看抖音,確實有影響到他人,列車長有溫柔勸導影片要記得靜音。本身我也帶著兒子在看手機相簿+聊天,列車長有看了我一眼大概1秒就走了。」
高鐵工作人員心累曝兩難:並非想要與旅客對立
張雅琳的PO文下也有高鐵工作人員留言表示,所有旅客只需在位子上透過高鐵「文字客服」功能申訴,接到通知的高鐵工作人員就需要立即前往處理,一趟車通常會接到數通客服反應孩童吵鬧、哭鬧影響休息等情況,工作人員理解旅客想維護乘車品質的心情,但現場往往十分兩難:「不處理,會被視為服務缺失;若介入,家長又可能感到壓力或誤會甚至有敵意。」
這名網友無奈直言,其實大多數工作人員也有孩子,頗能體會乘客家長的難處,也強調工作人員並非想要與旅客對立,只是希望在維護秩序與體恤家長之間能有更好的處理空間:「留言中,還看到有人留言要您懲處我們,找出舉牌人員提供車次,期待您可以為我們說明立場,不要再製造對立,更希望您可以為爸媽爭取權益亦可以讓維護其他旅客權益的方法,謝謝您撥冗閱讀。」
「寧靜車廂」引爭議?高鐵公布成效:勸導案例逾1.3萬件
針對近期「寧靜車廂」引起的爭議,高鐵日前也公布統計資料表示,自9月22日推動「寧靜車廂」以來,工作人員針對車廂內講電話、使用3C產品未戴耳機、大聲交談等行為進行勸導,截至8日,共執行勸導案例超過1.3萬次,其中49%為車廂內講電話、24%為追劇或聽音樂未戴耳機,其他如大聲交談影響他人約27%,與幼兒或孩童相關的個案只有零星幾件。
高鐵強調,「寧靜車廂」的目標是針對「影響其他旅客」的行為,對於嬰兒、幼童或因疾病等因素影響自主能力的旅客,服務人員都會秉持關懷態度,提供必要協助與安撫,高鐵將持續傾聽與理解旅客需求,優化一線服務人員的勸導技巧,避免誤會。
另外,高鐵呼籲所有旅客可發揮同理心,理解孩童是社會共同資產,讓高鐵車廂成為相互體諒與尊重的親子友善空間。高鐵也再次提醒旅客,保持車廂寧靜主要靠自律與公德心,而非單純依賴服務人員干預,一起營造舒適、安全的乘車環境,讓各類旅客都能安心搭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