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國家都不理台灣?加拿大遲遲不簽貿易協議…日媒揭內幕「曾被中國警告」
賴清德接見美國農業部貿易及對外農業事務次長林德柏格。圖/總統府提供

幾乎所有國家都不理台灣?加拿大遲遲不簽貿易協議…日媒揭內幕「曾被中國警告」

mirror-daily-logo

2025/10/12 17:45:00

編輯:

古靜兒

台灣近年積極尋求與多國建立貿易與經濟合作關係,如今卻有消息人士透露,台灣的外交與經貿布局在多方推進後,總是遇到停滯、拖延或遭拒絕,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紐西蘭及多個東南亞國家,疑似都因為中國施壓及全球貿易秩序的轉變,對台灣的合作提案態度保守,使台灣經貿外交戰略面臨瓶頸。

加拿大遲遲不點頭合作,菲律賓、英國卻相對積極?

根據日媒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自從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台灣政府延續前任政策,積極推動多項國際經貿合作,包括與澳洲洽談自由貿易或特定產業合作協議、與加拿大談判「經濟合作架構協定」、爭取與日本簽署「全面經濟夥伴協定(CEPA)」、與紐西蘭更新既有貿易協定或簽署新產業合作協議,也與數個東南亞主要經濟體達成經濟合作或投資條約。
只是幾乎所有國家對台灣的提議反應都相當冷淡。據2名知情人士指出,其實台灣早在今(2025)年4月大選前就完成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但加拿大新任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卻遲遲仍未簽署協議、啟動程序。
20250507美國總統川普與加拿大總理卡尼會談。圖/東方IC
美國總統川普與加拿大總理卡尼會談。圖/東方IC
值得注意的是,卡尼上任後不久就宣布加拿大會把經貿重心轉向亞洲,以減少對美國的經貿依賴,最近還與印尼簽署全新貿易協定,但與台灣的談判結果卻遲未定案。對此,加拿大外交部(Global Affairs Canada)發言人只回應:「根據一個中國政策,我國與台灣維持非官方,但具價值的經濟與民間交流關係。」
不過,報導也指出,菲律賓是少數對台灣表現出積極態度的國家,由於馬尼拉與北京在南海主權爭議中矛盾加劇,菲律賓近來顯示出願意與台灣強化交流的傾向,雖然尚未展開正式貿易協議談判,但雙方互動被視為「樂觀訊號」。另外,英國也是與台灣互動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除了在2023年締結貿易協定,還與台灣簽署了關於投資、數位貿易、能源與淨零排放的多項協議。

川普關稅與中國影響夾擊台灣?台灣外交屢遭阻力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導致全球供應鏈不確定性越發升高,台灣出口重心近年來也逐漸從中國轉向美國,然而川普政府近期對台灣商品課徵20%關稅的政策,又使台灣經濟再度承受壓力。
前駐歐盟代表、前外交部次長李淳受訪時指出,與台灣簽署協定在外交層面上象徵著「主權互認」:「而中國往往會警告這些國家『你們不應該表現出與台灣進行主權性互動』,這樣的態度毫無道理。各國給予台灣免簽待遇、卻要求中國公民簽證,不也是對我國主權的承認嗎?」
20250828習近平。新華社
許多國家對於與台灣合作卻步,大多都是曾被中國警告。新華社

美國態度轉變,讓盟國更謹慎與台互動

維吉尼亞大學法學院、台灣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研究員易大為分析,台灣在歷史上主要仰賴美國主導的倡議或對話參與國際社會,也在多邊體系中獲得美方強力支持,但近年華府轉向雙邊外交模式,導致多數國家不願直接與台灣進行高層接觸,以免觸怒北京。
易大為指出,中國長期以市場力量作為政治手段,例如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代表處」名義設立辦事處後,立刻就遭中國封鎖市場:「即使是美國盟友,如澳洲、日本、南韓,也因對中國貿易依賴而保持謹慎,這種情況與美國限制AI晶片出口的行動如出一轍,許多盟國因擔心國內經濟反彈與中國報復而猶豫不決。」
雖然台灣外交與經貿佈局陷入困境,但專家仍對未來保持審慎樂觀,易大為認為,隨著台灣晶片製造商在美國、歐洲、日本的投資擴大,再加上無人機零組件產業在中東歐地區崛起,與台灣簽署經貿協定的需求將自然上升,有望為談判帶來新的推進動能。李淳也指出,全球各國近年強調「經濟安全」、「供應鏈韌性」與「高科技自主發展」,這些趨勢都對台灣有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