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在國民黨內的黨齡甚淺,她只當過兩任不分區立委,跟地方派系不熟,也沒有哪個權力山頭把她視為股肱重臣,靠著一張伶牙俐齒在過去20年來浮浮沈沈於泛藍政治圈。她這次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時原本沒人在意,但突然之間,《今日頭條》等中國外圍媒體開始大篇幅報導鄭麗文,《中國時報》做出鄭麗文第一的民調數據,更多的境外推播入侵泛藍群組,許多軍系校友會開始易幟宣稱要支持鄭麗文,最後竟成為郝龍斌與趙少康口中「境外勢力與大陸當局介入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黑色政治喜鬧劇。
過去20多年來,中共對台統戰工作的重點除了打壓民進黨之外,就是要努力地清除國民黨內的「中華民國成色」,而後者其實還較前者更具成效。例如,比起20年前,幾乎已經沒有國民黨人現在敢在對岸談「一中各表」、「中華民國的存在」,而代之以「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等中共認可的通關密語。例如,比起20年前,中共更加不避諱大談「中華民國消滅論」、「中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即使是國民黨要員在場也一樣。20年前的連戰到北大清華演講還可以𣈱談民主,20年後的馬英九去中國只能囁囁嚅嚅地跟喊大國復興,在中山陵裡暗自垂淚追憶他的中華民國。
相對而言,共產黨當然更不喜歡郝龍斌。郝龍斌痛恨民進黨、對抗民進黨固然有餘,不過,郝龍斌跟十幾二十年前的馬英九一樣,到現在還在說著「不統不獨不武」、「和中而不舔共」、「政治上的中國是中華民國」那種「囈語」,老共實在已經不想再跟國民黨玩這種為賦新詞的遊戲。共產黨甚至也沒那麼喜歡被歸類的紅統派的張亞中,他是個老學者,理念有餘,行動力恐怕不足,萬一還有學者的條條框框,那對共產黨的溝通成本就太大了。
於是鄭麗文就成為更好的選擇:第一、她曾經由綠轉藍,跟過連戰,追隨過朱立倫,也沒有地方派系的利益,可塑性高。第二、她口若懸河舌燦蓮花,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講成灰的,這正是統戰工作最需要的特質。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當新任的國民黨主席不是由黨內權力山頭共推,也不是來自於派系的換票,而是由「境外勢力」將她推上浪頭,這代表她的權力基礎有一大塊是來自於共產黨,那將是一個最容易捏在手上的國民黨主席,將為中共對台統戰工作舉起一個新支點。
事實上,中共介選台灣,自古有之,於今尤烈,趙少康、郝龍斌等人怎麼會不知道?他們今天才大驚小怪地批判中共介選問題,並不是不要中共「介選」,而是不要中共以「不利於他們或國民黨的方式介選」。至於趙少康要台灣的國安單位查明是誰在背後搞這些事更是個笑話,早在3年前,NCC就曾草擬《數位中介法》希望能防堵這種洗腦式的假訊息入侵台灣,只不過,該草案僅在公共審議階段就被國民黨抨擊為「箝制言論自由」、「史上最惡法」,連送都沒送出行政院就胎死腹中,現在要國安單位拿什麼來查誰在背後搞這些事?
國民黨面對兩岸關係國共交流最大的問題是,這政黨從來沒有在過去百年的國共鬥爭失敗史裡得到教訓。國民黨以為是在「交流」,共產黨其實是在「統戰」;國民黨以為的「善意互動」,共產黨做的其實是「玩弄人性」。對共產黨而言,統戰就刻在它的骨子裡,從20年前准你國民黨到北大清華談民主,到現在只能跟拜「大國復興」;從10年前把馬英九奉若上賓,到現在管制他在中國的每一個行程每一場談話,都只是統戰的過程與結果而已。許多國民黨人拿著兩岸紅利回台灣驕其妻妾,說著一些「和平反戰」、「要交流不要交惡」的漂亮話;但在共產黨眼中,你不過只是個有助於它滲透統戰台灣的「有用的白癡」而已。
鄭麗文事件的背後最令人驚愕的並不是中共介選國民黨主席,而是中共為什麼連裝都不再裝,就這麼急著藉由扶植一個傀儡人選全面掌握國民黨?這樣的對台統戰工作到底走到什麼樣的進程?這背後的兩岸關係又是進入到什麼樣的階段?才是有識者必須進一步評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