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批川普扯到明朝 評這事「史上最大的烏龍球」
2025諾貝爾經濟獎由莫基爾(左)、阿吉翁(中)以及郝伊特(右)3位學者獲得。圖/翻攝自X

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批川普扯到明朝 評這事「史上最大的烏龍球」

mirror-daily-logo

2025/10/15 13:23:00

編輯:

網聞組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以及郝伊特(Peter Howitt)3位學者獲得,他們研究發現,人類歷史發展中,創新是促成經濟成長、改善人們生活水準的關鍵。其中,莫基爾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高等教育改革感到憂心,稱這很可能是自中國明朝以來史上最大的烏龍球。教授的話語不禁讓人懷疑,明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根據媒體報導,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美、以雙重國籍的學者莫基爾、法國學者阿吉翁、加拿大郝伊特3人獲得,他們研究確認,「創新」在促進經濟成長、改善人們生活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回顧人類歷史長河,經濟停滯才是常態,這種進步不該被視為理所當然。
其中,莫基爾則擔心地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政策及其政府的高等教育改革,將讓美國失去在科學研究和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稱「現任政府對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攻擊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烏龍球,或者至少是自中國明朝禁止科學研究和探索以來最大的自找的麻煩」,抨擊這是「自我毀滅」。
究竟明朝發生了什麼事?被今年諾貝爾獎得主提及?原因很可能出自於「海禁政策」。有說法認為,明朝開國以來為打擊海盜、走私,實施了近200年海禁政策,不僅限制海上貿易、民間交流造成長期經濟負面影響,當時正值大航海時代,更是讓明帝國錯失與外部世界交流知識與技術的可能,導致科技難以進步,即使帝國後期開放部分口岸進行有限貿易,仍無法彌補長期海禁造成的技術落差。
另一說法則認為,明朝並未禁止科學發展,有鄭和七下西洋證明其造船及航海技術不遜於世界水準,在軍事技術及火器製造有進步,也接納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引進了傳教士的西方天文觀測技術,更有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等科學著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