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談中國稀土管制:對台灣晶片影響很小、很間接 

童子賢談中國稀土管制:對台灣晶片影響很小、很間接 

mirror-daily-logo

2025/10/15 21:37:00

記者:

吳筱雯

中國近來對稀土出口管制趨嚴,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美國其實是全球第二大稀土生產國,過往因為高耗能、高污染而減少生產,現在稀土從商業選擇轉變成國安問題的話,也許會促使美國與其盟邦評估是否增加產量,不過,對台灣的晶片產業與台灣經濟來說,稀土元素的用量不多、管制帶來的影響也僅會很間接。
童子賢今日出席鏡週刊舉辦的零碳永續論壇後,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稀土不一定稀罕,有些稀土元素在地球的含量可能跟銅差不多,只是很多稀土元素不是以礦脈的方式集體、大量的出現,而是分散在土壤中,為了1公斤的稀土元素可能得用1公噸以上的土來提煉,導致稀土元素的生產高耗能、高污染,很多國家所得夠高、不缺這個錢,更不想污染環境,就不生產了。
童子賢指出,目前稀土元素用量比較大的產品是磁鐵、玻璃這類大宗物資,比如說像電動車的永磁馬達就需要稀土元素,才能讓馬達的體積小、磁力經得起高溫考驗不衰減,玻璃、磁鐵、馬達這類大量生產、體積大的產品,稀土元素用量也大,對稀土管制很敏感,台灣的晶片體積那麼小,一點點稀土元素就夠了,而且晶片的產值夠高,從其它稀土元素的應用領域挪用過來不會太困難,他相信台灣業者都有能力應對。
也因此,童子賢認為,中國的稀土管制,對台灣來說可能只有很間接的影響,即使稀土管制會影響戰機製造,但他笑說,戰機又不像汽車做哪麼多台,中國再怎麼管制出口,憑美國的本事,弄到做幾百架戰機需要的稀土元素,不是問題。
童子賢進一步指出,就去年稀土生產國排名來說,中國產量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美國其實是第二大、澳洲則是第四大,稀土元素並不必然只能靠中國供應,如果中國以稀土管制為手段,美國就是面臨國安的考量,美國與盟邦澳洲也許會重新評估增加產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