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卡脖子升溫 台半導體暫無直接影響、這產業要小心
圖為無人機示意圖。(雷虎提供)

中國稀土卡脖子升溫 台半導體暫無直接影響、這產業要小心

mirror-daily-logo

2025/10/13 06:46:00

記者:

謝承學

面對中國大陸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台灣官方與產業的評估聚焦於自身供應鏈的韌性。雖然本次針對高階晶片製程的管制,暫時未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顯著直接衝擊,但中國將稀土作為「經濟戰」工具的意圖,對台灣的國防與產業安全仍是重大威脅。
根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統計,台灣對中國大陸稀土的依賴度極高,2024年來自中國的稀土金屬佔總量的60.7%,中國進口的稀土磁鐵佔比高達 95.3%、稀土金屬混合化合物有86.1%來自中國大陸。
然而,針對10月9日擴大的管制,經濟部最新回應指出,本次擴大禁令的稀土元素與台灣半導體製程用稀土項目並不相同,且國內所需稀土產品或衍生物,目前多以歐美與日本供應為主。因此,預估對台灣半導體製程尚無顯著直接影響。
相較於半導體製程的間接性,中國對台灣軍工產業的制裁更具針對性,中經院報告指出,中方在7月已將包含漢翔、中科院在內等8家台灣實體列入出口管控名單,禁止對其出口軍民兩用物項。此舉意在從上游切斷台灣的無人機、飛彈、艦艇等軍工產業鏈,以影響台灣國防自主進程。
雖然本次管制對半導體直接影響小,但中方對用於無人機高效馬達的稀土永磁材料的管制,已造成全球供應鏈動盪,對高度仰賴相關材料的台灣無人機等產業,仍需密切警惕。
經濟部已警惕,雖然半導體直接影響小,但將持續關注全球供應鏈調整與原料成本變動所帶來的間接衝擊。
為確保關鍵礦物穩定供應,經濟部強調將採取以下措施,運用科專計畫,協助國內業者強化稀土技術開發與回收利用,並積極推動多元採購與國際合作,以建構台灣產業鏈的韌性與安全。面對中國大陸將稀土作為「卡脖子」的戰略手段,強化供應鏈的自主性,已成為台灣的國安級挑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