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溢流驚現「水底隧道」!農業部3理由挖壩引流掀熱議
燕子口堰塞湖溢流驚現「水底隧道」。圖/太管處提供

燕子口堰塞湖溢流驚現「水底隧道」!農業部3理由挖壩引流掀熱議

mirror-daily-logo

2025/10/18 15:39:00

編輯:

陳琮文

花蓮立霧溪燕子口昨(17)日大量土石崩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今(18)日一早水面溢流至台8線靳珩隧道,高達4公尺的隧道逐漸被淹沒,有如「水底隧道」。然而,農業部今日也出動怪手到壩頂開挖引流,不少民眾質疑「為什麼馬太鞍溪堰塞湖卻不行」引起熱議。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發生邊坡崩塌,昨(17)日形成壩高54公尺、蓄水量270萬噸的堰塞湖,秀林鄉公所昨日下午3時30分針對下游低窪地區發布預防性撤離,針對民樂部落約88戶居民進行勸導,不過撤離到一半警戒提升至「強制撤離」,並將更下游的1、2、3鄰列入撤離範圍。
太管處昨晚8時宣布封閉園區,緊急疏散園內遊客與部落居民,暫停受理生態保護區入園申請,並以簡訊通知在山區活動的人趕快下山。
燕子口堰塞湖今凌晨0時開始溢流,巨量洪水流到靳珩隧道,高達4公尺的隧道瞬間被淹沒,有如「海底隧道」,清澈的湖水流到隧道東口,在魯丹橋上傾瀉而下形成「瀑布」,景色十分壯麗。
20251018 燕子口堰塞湖「中橫變洩水道」成瀑布 花蓮分署評估風險趨緩 林保署提供
燕子口堰塞湖水流經靳珩隧道後,今天早上抵達隧道東口,在魯丹橋上形成瀑布。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此外,行政院農業部稍早也宣布,為了讓湖水穩定回流到立霧溪,今日將評估進行壩體降挖減災工程,不過卻引來外界質疑「為什麼燕子口可以,馬太鞍溪堰塞湖卻不行」,農業部也做出3項對比,強調一切都有進行安全評估,同時呼籲民眾切勿擅入或靠近溪谷,以免發生意外。

壩體規模

燕子口堰塞湖壩高僅54公尺、壩體土砂體積40萬立方公尺,蓄水量270萬噸,相比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高度200公尺、壩體土石體積2億立方公尺,蓄水量9100萬噸,總體僅馬太鞍溪堰塞湖的0.2%。

環境與可到達性

燕子口堰塞湖就在台8線旁,人車可直接到,機具能即時進場,對比馬太鞍溪堰塞湖在海拔1000公尺高深山且無路可達,若徒步進出要5天,燕子口堰塞湖危險性較低。

處理困難程度

燕子口堰塞規模小、地點近燕子口臺8線公路,施工機具能快速接近壩體施設減災工程,馬太鞍溪堰塞湖至下游河道超過13公里,溪谷狹窄陡峻、落差大,開便道至少需3個月,且11月前仍為汛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