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稀飯等於喝糖水?農糧署結合中醫與營養學澄清 這樣吃粥更健康又有飽足感
不少人認為吃稀飯等於喝糖水,沒營養還讓血糖上升快。示意圖/ChatGPT生成

吃稀飯等於喝糖水?農糧署結合中醫與營養學澄清 這樣吃粥更健康又有飽足感

mirror-daily-logo

2025/10/22 12:29:00

編輯:

網聞組

現代人為了追求健康,在飲食上往往會多加留意,特別對「糖」的攝取尤為注意,有不少人認為吃稀飯等於喝糖水,沒營養還讓血糖上升快。對此,農糧署昨(21日)在臉書澄清,認為這樣的說法太過簡化,並引用中醫典籍和現代營養學,肯定稀飯與米湯的價值,是能養胃復元,提供基本營養的食品。
農糧署引用《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食療本草》,指出米湯能「和胃、養陰」、「補虛止渴,養胃氣」,是適合病後虛弱、口渴之人食用,幫助病人恢復;而《千金要方》顯示,藥後用米湯「調和藥性」,這些經典皆表示稀飯並非「沒有營養」,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
2-圖/翻攝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FB_2025-10-22.jpg
農糧署引用中醫典籍指出,稀飯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圖/翻攝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FB
從現代營養學來看,一碗以50克白米加上300毫升煮成的稀飯為例,熱量約150大卡、碳水化合物約33克、蛋白質約3克,脂肪極少,不到0.5克,還含有維生素B1、鉀、鎂、磷等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
而要論及稀飯與糖水的差異,就要先了解升糖指數 GI 與升糖負荷 GL,前者GI代表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後者GL則是要同時考慮「GI × 食物份量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農糧署指出,稀飯的水分多,一碗稀飯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總量低,GL值並不高,對血糖衝擊沒想像中大;至於糖水的 GI 幾乎是 100,GL 也高,對血糖衝擊大,所以依升糖特性而言,吃稀飯與喝糖水並不相同,和糖水相比,稀飯不只水分多,營養也更完整。
1-圖/翻攝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FB_2025-10-22.jpg
農糧署表示,依升糖特性而言,吃稀飯與喝糖水並不相同。圖/翻攝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FB
吃稀飯想吃得健康,農糧署建議要搭配豆腐、魚、肉、蛋類等蛋白質,加上青菜、菇類的膳食纖維,以及芝麻油、堅果提供的健康油脂,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最後,農糧署總結,吃稀飯不等於喝糖水。GI 高不代表不能吃,還要看 GL 與整體飲食搭配;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而非忌諱單一食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