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臉書粉專昨(27)日分享案例,一名年輕女子長期熬夜滑手機紓壓,某日起床竟發現單側耳朵突然聽不見,還伴隨著耳鳴、耳悶、暈眩症狀,就醫後確診為「急性突發性耳聾」,在耳鼻喉科診所進行耳內注射類固醇及口服類固醇治療,並轉介到醫院門診進行高壓氧治療,經過約8次治療,目前狀況改善並已經重拾聽力。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鄭博斌指出,「急性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一般定義為3天內、至少連續3個相鄰測試音頻、各有超過3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閾值受損,目前原因尚未明確,不過可能與以下7大因子有關,包含病毒感染、血管阻塞、自體免疫疾病、神經腫瘤、藥物、長期熬夜及壓力大、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鄭博斌指出,導致急性突發性耳聾主要原因是供應內耳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或神經受損,導致突發性的聽力喪失,不過有超過8成將近9成的病人找不出確切病因,也被正式命名為「不明原因之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損」。
急性突發性耳聾該如何預防?不慎罹病該如何治療?
鄭博斌表示,應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噪音環境,如戴耳機時音量不宜過大,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壓力管理,並避免熬夜。此外,「三高」和吸菸等高風險族群,也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健康並定期檢查,一旦察覺有異狀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急性突發性耳聾」會進行高壓氧治療,在一段特定時間之內,呼吸高於1.4個大氣壓力(1.4 ATA)的100%純氧,進而增加全身組織含氧量來改善內耳缺氧狀況,同時也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進血液在微血管的灌流以及增進組織修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