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仔回憶錄》週刊出版前通知檢警抓人 淫魔李宗瑞獲內應通知落跑內幕

《狗仔回憶錄》週刊出版前通知檢警抓人 淫魔李宗瑞獲內應通知落跑內幕

mirror-daily-logo

2025/11/01 06:45:00

記者:

張勁川

前情提要:
《李宗瑞案》被搜到的那顆硬碟,記錄了台灣史上最震撼的迷姦案背後真相。壹週刊在揭露硬碟內容前,同步通知檢警抓人,卻因李家有內線走漏消息,讓李宗瑞逃亡。案件曝光引發全台轟動,數十名被害人現身指證,最終李宗瑞被判刑39年。13年後,狗仔回憶這場追蹤與報導,也反思媒體在追查真相與窺探隱私之間的界線。

A587COVER-ok 拷貝_0_2025-10-29.jpg
李宗瑞在逃亡前曾密會幫派大哥,被狗仔直擊。
A588cover-ok 拷貝_0_2025-10-29.jpg
李宗瑞不僅涉嫌迷姦數十位女性,還被女友告詐欺。

一、我們通知檢警,他卻消失了

那天晚上,我才剛通報檢警的熟人:「我們壹週刊明天即將出刊,內容是李宗瑞迷姦案。」想讓他們提早監控,以免人跑掉。結果打完電話,不到幾小時,狗仔突回報:「李下樓了,開車離開了。」我一邊打電話給檢警熟人一邊罵:「X的,是誰洩的密?」,熟人說:「只有通知XXX去監控」,但結果根本是通風報信。我們出刊前一晚,李宗瑞跑了。

二、追蹤、誤判、與那場撲空

狗仔於是整夜跟車,最後追到台北市某一棟大樓。李宗瑞的車停著,但人影不見。我們馬上通知警方:「車在,你們趕快接手!」隔天清晨,週刊出版後,震撼社會,檢警緊急拿搜索票衝上樓——卻只抓到他的賴姓女友,李宗瑞早就溜了。後來查出來,女友在警察進門前,用微信(那年代幾乎沒人用)發訊:「快跑!」他真的跑了。我聽到那消息時,只能苦笑:「連逃亡都比警察快一步。」
05-625c8627d1b6d_original_2025-10-29.jpeg
李宗瑞是夜店常客,許多受害女性,都是在夜店被他帶回家。

三、爆出封面那天,全台瘋了

雜誌出版那天,全辦公室的氣壓像颱風眼。封面一出,新聞網、論壇、八卦版全炸開。大家一邊罵「怎麼可能」、「真的假的」,一邊又狂點開新聞連結。我們的報導分四期刊出,第一期是揭露犯罪事實,接下來三期,接力追蹤他潛逃期間密會竹聯幫老大、起底與被害人現身。
意外的收獲是,李宗瑞女友在做完筆錄之後,被警方發現她原來還是個通緝犯,之前還曾用假名上個電視節目,於是,立刻當場加以逮捕。
02_2025-10-29.jpg
李宗瑞在夜店左擁右抱,很吃得開。翻攝畫面。
03_2025-10-29.jpg
李宗瑞在夜店親吻女子,玩得很開。
接下來警方開始動用各種關係,逼李宗瑞出來投案。經過調查才知,他背後的人脈極深——
父親是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母親是酒店幹部,警界、政界全都有線。那次能跑得掉,不是巧合,是多年司法體制經營內線的通風報信。不過,經警方向父母施壓之後,李宗瑞終於出來投案。好消息是,經過我們報導之後,短短幾天,警方原本說「找不到人」的被害者,全都現身。
她們一個一個出來接受警方訊問,有的人崩潰痛哭,有的人不認,有的人看完影片後恍然大悟說:「原來,那晚我真的被下藥了。」這些畫面,讓我一輩子忘不了。

四、案子被重新啟動,全台開始清算

壹週刊連刊四期後,輿論壓力如山。檢方不得不重啟偵查。這一次,他們終於查出被害人名單,陸續傳喚了三十多位。李宗瑞被收押,因罪証確鑿,再也出不來。最後判刑39年,實際執行29年。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_2025-10-29.jpg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2_2025-10-29.jpg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3_2025-10-29.jpg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4_2025-10-29.jpg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5_2025-10-29.jpg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6_2025-10-29.jpg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7_2025-10-29.jpg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8_2025-10-29.jpg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9_2025-10-29.jpg
李宗瑞下-漫畫對話10_2025-10-29.jpg
展開所有圖片
expand slideshow icon

五、從緋聞到刑案,從獵奇到反省

十年後,我再回頭想,因為李宗瑞的父親是金融界董事,媽媽是酒店幹部,原本已經用錢擺平了姐妹花,案子內的受害人原本也一個個疏通好了,而檢警內部本來就有他們的人,所以,第一時間,才會有人通知李宗瑞逃跑。事後,我們大概也知道是誰?
我們是基於打擊犯罪是國民應盡的義務,通知檢警去監控李宗瑞,以免讓他跑了。雖然,中間他一度失去蹤影,幸虧檢警最後還是把他逼出來投案,否則案子可能石沈大海。
videoframe_49989_2025-10-29.png

六、後記:13年後的反思

現在回想,雖然,我們手上有那些影像,但我們知道,那些檔案不論如何是不能曝光的,那不只是被害人的隱私,更多是媒體必需守住的新聞道德與倫理。只是很遺憾,還是有些媒體跨越了紅線,他們以為率先揭露醜聞的《壹週刊》有使用硬碟內的偷拍影像,於是挺而走險,想用各種偷吃步的方式偷跑,最終還是惹上官司。
許多媒體人在法庭上,辯稱他們是看到壹週刊登了偷拍照才跟進刊登的,沒想到法官當庭拿雜誌給被告看,他們才驚覺原來《壹週刊》一張都沒登。
十幾年後,李宗瑞還在牢裡,但我知道,網路時代的下一個「李宗瑞」仍可能誕生。因為科技讓人更容易偷拍、迷姦、分享。
而我們這些有拿相機的人,也永遠得問自己:「我們,是在追真相,還是在偷窺人性?」。「那顆硬碟救了很多人,也毀了很多人。」這句話,大概只有當年看過那些影片的人才懂。(本文內容由當事人口述,AI協力完成,經編輯核實無誤。《狗仔回憶錄》每逢週六更新)

★本文為《鏡報》獨家報導,歡迎各界引用並明確標註來源;照片攝影版權所有,請聯繫《鏡報》取得授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