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高級老人之家1年突遭退房!原因竟是「罹患失智症」
根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現年76歲的加藤先生曾是一名公務員,退休後每月還能領到約20萬日圓(約4萬元新台幣)的退休金,再加上個人還有約4000萬日圓(約800萬元新台幣)的存款,生活過得相當安穩。不過,加藤先生數年前妻子病逝後就獨自居住在郊區的獨棟住宅,期間也有子女定期探視。
加藤先生起初認為可以照顧好自己,但在75歲那年,他明顯感受到體力不如以往,而其長子也認為父親年紀漸長,獨居生活太辛苦,不如找個舒適的地方輕鬆過日子,因此建議父親可以入住附近新開的老人之家。加藤先生當時正對「臨終計畫」(終活)頗有興趣,便決定和兒子一同前往參觀。
原本不抱期待的加藤先生,看到老人之家乾淨寬敞的房間,還有卡拉OK房、遊戲室、屋頂露台等設施,也讓他對印象中的老人院改觀,認為在這裡生活應該很開心,於是當場簽下入住合約,長子也放心地認為父親找到理想的「終老之家」。
老人之家每日都會為入住的長者提供三餐、清掃與洗衣服務,讓長者們幾乎無需勞動,而加藤先生的長子這段期間不時也會前往探望父親,見到父親與其他長者暢談,心情顯然不錯,因此並未察覺異狀。不料,加藤先生長子1年後的某日前去探望父親時,竟被院方表情凝重地告知:「非常抱歉,您父親必須退居本機構。」
加藤先生的長子嚇得趕緊追問原因。對此,院方則解釋,該老人之家實為「健康型付費老人住宅」,不提供認知症或失智症患者的照護服務,根據養老院工作人員的觀察與醫師說法,加藤先生疑似出現早期失智症徵兆,因此無法繼續居住在該老人之家。
即使長子苦苦懇求:「我們付了那麼多錢,能不能想辦法留下?」但院方仍明確回覆,當初入住合約寫明「若入住者需要照護或被診斷患有失智,必須退居」。加藤先生的長子最後只能無奈接受,開始著手為父親尋找下一個安置地點。
選錯養老院恐釀晚年悲劇?
報導引述厚生勞動省(類似台灣衛福部)資料顯示,日本的老人之家入住者從2010年的140萬人,到了2022年已達230萬人,短短12年間增加近90萬人,占全體需要照護高齡者約1/3。不過,「老人之家」並非只有一種類型,而是根據服務內容、照護支援程度、醫療支援能力等分為不同種類,若選錯設施,未來健康狀況出現變化時,可能會像加藤先生一樣無法繼續居住。
報導指出,日本付費老人住宅主要分為3類:
- 附設照護型:設有專業照護服務,即使入住者後續需照護,仍可繼續居住。
- 住宅型:提供生活支援,若需照護可搭配外聘照護服務維持生活。
- 健康型:僅提供餐食與生活協助,若日後出現照護需求或失智狀況,必須退居。
加藤線上的案例就屬於第三類,他當初入住時符合「身心健康」的條件,但入住後似乎因為活動量減少、身心退化,導致出現初期失智狀況,最終被迫搬離。
對此,專家也提醒,在挑選養老院時,務必確認「若未來需要介護,是否能繼續居住」、「若罹患認知症,設施是否具備照護能力」以及「若需醫療行為,如洗腎、氣切等,設施是否能配合」這3項關鍵:「不要只看環境或設備美觀,應確認健康惡化後仍可繼續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安心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