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不佳、買氣保守,建商紛紛推出低總產品搶市,只要能在地段與產品設計上壓低門檻,就有機會得到購屋族青睞。從實價登錄來看,除了新北市外,台北、桃園、新竹三地今年都能找到比去年更「親民」的價位。其實新北市今年總價約675萬元的淡水紅樹林「員邦徊」,比起去年紅樹林生活圈的「石上青」的595萬元是略高了點。不過,產品規格卻是升級的,連地段地段條件也較「石上青」有所改善。
整體觀察北北桃竹預售大樓的新案價位分布:
 【台北市】多集中在2,000至4,000萬元。
【新北市】約1,000至3,000萬元。
【桃園與新竹】則落在1,000至2,000萬元。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想要在雙北找到總價低於千萬元的物件,比例不到2%;新竹也僅約8%,桃園更只有1.5%的案子低於500萬元。這些「超低總」物件,多半是坪數小、地段較遠的次要區域,看似便宜,其實仍得考慮「一分錢一分貨」。
「低總價」背後往往藏著取捨。像台北與桃園的入門案,今年雖然總價更低,但室內面積不到10坪,住起來緊湊。新竹地區兩年最低總價案都落在湖口鄉,價格接近,但去年案子更靠近車站與大學生活圈,開發商還是上市櫃公司,可見低總價之間也有著「兩樣情」。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營造與銷售成本高漲,讓房價根本難以回頭。因此即使房市歷經一年多的冷氣團,仍有新案創下高價。而低總價的新案多半有其原因,買盤也多為投資性質。當前又開始期待降息、明年選舉政策牛肉、股市獲利了結等情勢,高房價格局恐怕沒有調整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