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南/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
從「歷史統戰」走向「敘事戰爭」
2025年10月底,中共官媒密集釋出署名「鍾台文」的系列長文,其中至少包括《台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刊於新華社與人民日報客戶端)。多家港澳與台灣媒體報導指出,北京在同一時段以「鍾台文」名義連續發表三篇評論,分別為《台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兩岸關係發展與統一利好》與《祖國必然統一勢不可擋》。
熟悉兩岸政治語境者早已知道,「鍾台文」並非個人,而是中共對台宣傳系統的筆名化身——象徵中央統戰口徑的最新定錨。這些文章共同構成一條看似簡潔、實則政治算計精密的敘事鏈:歷史決定法理,法理構成現實,統一成為命運必然。
在這套敘事中,歷史不再是理解過去的途徑,而被有目的地裁剪、包裝、販售為政治商品。台灣議題被簡化為「民族復興未完成的拼圖」,而中共則以「歷史正義」的話術,為其統一論述注入神聖性。
這並非單純的宣傳文案,而是一場結構嚴密的「記憶治理」工程。中共試圖透過壟斷歷史語言,取代民主討論與制度對話,把歷史變成統戰工具,並將集體記憶收編為「官方唯一版本」。歷史,不再屬於學術與人民,而成為國家敘事的戰場。
《澎湖海戰》:帝王史觀的影像翻版
幾乎在鍾台文長文發布的同一時間,中國電影《澎湖海戰》於10月25日——中共設定的「台灣光復節」——正式釋出預告片。影片描寫1683年清將施琅率福建水師攻下澎湖、迫降明鄭政權的過程,並以「統一台灣,勢不可擋」作為宣傳主軸。
這樣的口號幾乎無需解碼。它將十七世紀滿清對前朝勢力的征伐,直接嵌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宣傳中。歷史被重新武裝為現代政治的工具,而電影成了影像戰線上的武器。
《澎湖海戰》並非中立的歷史片,而是一部披著歷史外衣的文化戰爭作品。然而,它的歷史基礎本身就存在混亂與誤讀。1683年的施琅之戰,確實以清軍勝利、鄭克塽降清作結;但這場戰爭的本質,是滿清為消滅前朝政權、鞏固帝國統治而發動的軍事行動,其性質與今日所謂「民族統一」概念並不相同。
史料顯示,清廷早期對台態度猶疑,甚至有官員主張「棄台」;同時,施琅也曾建議清廷「可考慮將台灣歸還荷蘭以換取和平」,惟此提議最終並未被採納。
當年的「統一」,實際上是皇權秩序的擴張,而非「祖國認同」的完成。若將此事件包裝為「民族復興的里程碑」,便屬歷史語意的錯置與政治移植。
這種歷史敘事的拼貼,實際上是一場歷史降維打擊:將殖民、原住民、遷徙社會的多重層次抹平,濃縮為一場帝王視角的榮耀敘事。歷史被重新剪輯成權力的史詩,而人民的苦難則從畫面中被刪除。
「帝王粉」的幻覺與人民史觀的失聲
正如劉遠舉在〈評價《澎湖海戰》,關鍵在於人民史觀〉一文中所指出,如今中國網路充斥著「帝王粉」文化:一種對秦皇漢武、康熙雍正的崇拜與對強人統治的迷戀。他們歌頌鐵血手腕、開疆拓土,卻對歷史背後的屠戮與民怨視而不見。這是一種思想上的辮子——身體已現代化,思想仍封建化。
《澎湖海戰》正是這樣的「帝王敘事」的視覺延伸。它將政治操作轉化為歷史懷舊,讓觀眾在視覺奇觀中產生「祖國偉大」的幻覺,忽略真實歷史的多義與暴力。這不僅是歷史的娛樂化,更是政治情感的植入工程。
與此相對,「人民史觀」提醒我們:歷史的主角從來不是帝王,而是那些被征服、被流放、被遺忘的普通人。1683年的澎湖戰役,對清廷是政治棋局,對沿海漁民、移民與原住民族而言,卻是戰火、饑荒與離散的開始。若歷史只能講勝利者的故事,人民便只能永遠當背景。
歷史錯亂的統戰邏輯
鍾台文的筆桿與《澎湖海戰》的攝影機,共同構築了一種雙軌式歷史統戰:一方面塑造文字上的歷史正當性,另一方面製造影像中的情感共鳴。這樣的策略,其實是一種敘事上的分進合擊——文字建構「歷史必然」,影像形塑「情感認同」。
這樣的敘事不談民主、不提民意、不面對制度矛盾,而是訴諸「民族宿命」與「歷史命定」。凡與之不符者,便被貼上「歷史虛無主義」的標籤,以正義之名壓制異見、掩蓋多元。
中國網路上亦曾出現諷刺聲浪:有豆瓣網友留言「既然拍施琅征台,那也可以拍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當作民族英雄啊!」、「這片不是歷史再現,而是歷史再販。」知乎上更有評論說:「這片建議一邊看一邊罵。」但這些批評多已遭刪除或降權,留下的僅是單一的「統一正能量」。
在這裡,歷史不是記憶,而是話術;不是反省,而是工具。當歷史被壟斷與扭曲,它不再解釋過去,而是操控現在、規訓未來。
結語:歷史不是統一的理由,而是多樣性的證明
台灣今日所面對的,不只是軍事威懾與經濟壓力,更是歷史敘事的戰場。這場戰爭沒有硝煙,卻滲入教育、影視、節慶與課綱,無聲無息地重塑人們對自身歷史的想像與認同。
破解這場「敘事攻勢」的關鍵,不在於反駁特定影片或筆名,而在於重建屬於人民的歷史記憶。唯有承認多元、面對複雜、包容矛盾的歷史觀,才能拒絕帝王敘事的霸權幻覺,也拒絕被單一論述綁架我們的未來。
歷史從來不該是統一的理由,而是多樣性的證明;唯有能說出自己故事的人民,才能真正保衛自己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