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熊」變「獵豹」 軍備局輪型戰車研發差點成棄嬰
軍備局所研發的105輪型戰車,因為高度過高而被陸軍擱置。(圖/王烱華攝)

從「黑熊」變「獵豹」 軍備局輪型戰車研發差點成棄嬰

mirror-daily-logo

2025/11/08 14:02:00

記者:

王烱華

國防部軍備局研發生產105公厘輪型戰車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從最早的「黑雄專案」,到目前的「獵豹」,都因為無法符合需求單位的規範而差點成為棄嬰,而束之高閣,所幸最後研發人員不辱使命,終於提供讓陸軍看上眼,但仍需要經過最後「戰術測評」一關,才能確定其未來的命運。
國軍軍備老舊已不是新聞了,要不是美國軍售台灣M1A2T艾布蘭戰車,台灣戰甲車的使用年紀最小的也有30幾年,甚至還有阿公級的M41戰車,光是後勤保養及零附件取得都有困難,因此亟需新型戰車來取代。
8輪砲車_2025-11-08.jpg
國防部軍備局最早研發完成的105公厘「黑熊」輪型戰車。(圖/王烱華攝)
就在這個因素下,2005年即有海軍陸戰隊向軍備局提出研發輪型戰車的議題,因此軍備局即以代號「黑熊」的專案,生產1輛105公厘輪型戰車,並在2007台北航太展上首度公開展出,但由於海軍陸戰隊認為無法符合作戰需求而作罷。
直到2017年,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認為步兵作戰時缺乏大型火砲火力支援,因此向軍備局提出需求,軍備局因此編列新台幣7億7884萬元的預算,以「獵豹專案」執行105公厘輪型戰車研發;該型車採用第二代雲豹甲車的底盤盤,並搭配105公厘的戰車砲,規畫在2023年底前產製2輛原型車並完成測評。
105八輸砲車2_2025-11-08.jpg
軍備局生產的105公厘「獵豹」戰車,雖然經過許多項目的測試合格,但因為高度過高而被陸軍放棄。(圖/王烱華攝)
針對「獵豹專案」,軍備局並與工研院、中科院合作,由軍備局209廠和工研院合作研製的獵豹輪型戰車底盤,為符合總重30噸重量的馬力和傳動,因此採全新設計,和過去雲豹載台明顯不同。車體由209廠設計組裝驗證,新105公厘砲塔則由202廠與中科院實施驗證。此案也要求軍備局開發新式105公厘穿甲彈。
但中科院在對美採購2門105公厘戰車砲時,因為使用證明與輸出許可的問題,導致無法輸出,因此中科院也終止合約,並由軍備局202廠負責研製代號為XT112的新型105公厘主砲,而原型中則是採用現行M68A1砲管進行修改後進行測試。
雖然在軍備局與中科院的通力合作下,終於在2022年完成D1及D2兩輛105公厘輪型戰車,並在2023年完成測試,但卻因為全車高為3.8公尺,並不符合戰場需求,因此要求降低高度,讓軍備局數度批評當初陸軍需求單位並沒有要明確要求高度。
在陸軍的一再要求下,軍備局將車高降為3.3公尺,但陸軍最後提出要在3公尺以下,迫使軍備局再花預算打造1輛D3型輪型戰車,並在此次國防展中公開亮相,才有再次重生的希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