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天氣如何?
氣象專家吳聖宇在粉專上PO文指出,目前降雨仍以地形性降雨為主,主要是大量水氣經東北季風舉升形成層狀回波,再因迎風面地形抬升導致持續性累積降雨,由於尚未出現帶有閃電的強對流雲系「對流胞」,因此暫未觀測到短時強降雨現象。另外,台灣今日東北部海面「共伴鋒面」型態將更明顯,大台北東側、宜蘭及花蓮一帶的降雨量預估仍相當可觀,白天各地仍須嚴防劇烈天氣與致災性降雨。
氣象專家吳德榮也在「洩天機教室」專欄指出,根據最新歐洲(ECMWF)系集模式模擬指出,鳳凰的平均路徑略為南修,預測將在台灣西南方海面北轉東北,從台灣西南部登陸後橫越陸地,自東部出海。中央氣象署11日凌晨2時發布的潛勢預測圖也顯示路徑略為南修,且不排除後續仍有調整空間。
吳德榮表示,鳳凰進入台灣西南方海面後,受呂宋島與台灣地形限制水氣進入,加上垂直風切增強,強度將持續減弱、範圍縮小,符合11月北轉颱風的典型特性,雖然明(12)日颱風結構雖持續減弱,但仍可能帶來局部豪雨與強風,今、明2天背風面偶有短暫乾熱空檔,但仍須戒備。
吳德榮指出,週四(13日)鳳凰將持續減弱遠離,北部仍有局部降雨,其他地區天氣轉好;週五(14日)北部、東半部仍有短暫雨機率,中南部則多雲時晴。週六與週日(15、16日)各地天氣晴朗,僅北海岸及東北部偶有零星降雨。下週一(17日)起,一股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將南下,迎風面降雨擴大、氣溫下降,下週二(18日)氣溫可望創入秋以來新低。
鳳凰颱風最新路徑預測曝光!預計高雄沿海登陸
吳聖宇分析,鳳凰颱風在近期預報中出現「路徑往南修、移動加快」的趨勢,10日深夜11時最新預報顯示,登陸點已由原本的中南部海岸往南調整至高雄沿海,暴風圈接觸南部沿岸的時間將提前至週三(12日)凌晨,中心登陸時間也從原先預估的晚間提前至週三下午至傍晚之間。
吳聖宇直言,這樣的調整其實在預料之中,他也在過去1、2天的預測中多次提醒登陸點不確定性高,從最初的中南部沿岸,逐漸縮小至雲林以南沿海,再到嘉義以南沿海,如今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預報修正為「高屏地區」,但他也認為再往南修的機率不大,鳳凰最終極可能於高屏一帶登陸後穿越陸地出海,路徑與2004年南瑪都颱風相似。
若鳳凰最終路徑確實偏南、登陸高屏後橫越至東部出海,吳聖宇分析,對台南以北地區的影響將明顯減弱。由於颱風路徑仍可能微幅變化,11日仍是觀察關鍵期,為此呼籲民眾應密切關注氣象預報更新。
鳳凰颱風與2004年南瑪都颱風很像?
與吳聖宇所見略同,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指出,鳳凰颱風的強度變化與路徑與2004年南瑪都極為相似,同樣是在大型低壓環流中發展而成,最終於高屏一帶登陸並穿越台灣陸地,當時也造成南台灣明顯風雨影響。
根據氣象資料記載,南瑪都颱風於2004年12月生成,是氣象觀測以來極為罕見的「冬季登陸颱風」,經呂宋島北轉後逐漸接近台灣,並於12月4日上午7時40分在屏東枋寮登陸,橫越南部陸地後自台東太麻里出海,登陸時中心氣壓約935百帕、瞬間最大陣風達240公里,帶來強烈風雨與廣泛災情。
南瑪都當時在花蓮布洛灣測得35小時累積雨量約1090毫米,創下氣象史上12月超大豪雨的紀錄,是近年來極其罕見的極端降雨事件,全台共造成2人死亡、2人失蹤,農林漁牧損失達新台幣6.7億元。由於其登陸時間、路徑與強度變化皆與此次鳳凰颱風相似,氣象專家指出,鳳凰可能重現當年「高屏登陸、東部出海」的典型冬季颱風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