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世界之痛:一個環工碩士的墮落與環境治理的深層病灶
田寮「月世界」特殊景觀是雨水與河水強烈侵蝕,經過堆積、風化、沉積作用,才形成今日壯觀罕見的地貌。圖/翻攝自高雄市府觀光局旅遊網

月世界之痛:一個環工碩士的墮落與環境治理的深層病灶

mirror-daily-logo

2025/11/26 06:00:00

曾聰智/退休環工技師、曾任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
最近月世界遭大量廢棄物傾倒的事件,震動了整個社會。更令人痛心的是,涉案者竟是一位受過環境工程訓練的碩士、同時也是基層里長。
他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麼破壞,也不可能不知道法規、風險與責任。然而,他仍選擇背叛專業、背叛土地、背叛社會的信任。
這不是單純的違法案件,而是一面鏡子,照出台灣環境治理的深層文化病灶。
環境問題真正的根源,不是技術不足,而是倫理失守。
在公共討論裡,我們常把環境問題歸因於:設備欠缺、法規落後、稽查不足、技術待提升等等,但你我都明白,真正的根源在於:明明知道不能做,卻仍然去做,而懂得越多,破壞越大,這包括上游的廢棄物製造者、中游的清運商和下游的最終處置或再生資源使用者。
受過環工訓練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污染的後果。他若選擇違法,其破壞力比無知者更深。這是技術問題無法解決的,是人心的問題,是倫理的問題。
這次事件,也反映出台灣地方政治長期存在的一套現實邏輯,比如:基層民代需要選票與資源、 清理業者需要庇護與關係、政黨與地方勢力往往重選舉、輕紀律,於是形成「互相依附」的文化。
當違法者能存活十年、二十年、稽查人員不敢動、基層政治人物睜一眼、閉一眼、政黨以「選舉」壓過「價值」,等到事情爆發,才驚覺問題早已在地底滋長。這種地方政治與違法利益的結合,才是台灣最危險的結構。
高市府環保局新聞稿_2025-11-22.jpg
月世界遭到廢棄物堆放之後,高市府環保局派員前往稽查。圖/高雄市政府環保局提供
這件事也讓人警醒:學歷不代表良心,專業不必然帶來倫理。相反的,專業若被用來包裝違法,其破壞力更大,因為了解法規,可能更知道灰色地帶在哪,於是,申報 ,可以使用美化過的資料;檢測 ,也可以設計出規避風險的法門;而處理設備的操作 ,要做出可以「形式合法、實質違法」,這在過去,也不是罕見的事。這也是為什麼「環工碩士偷倒垃圾」會讓社會特別震驚,因為這不是錯誤,而是自覺的背叛。
這次事件也提醒所有政黨,特別是執政者:黨紀若只管小事、不管壞人,人民會失望;基層黑箱若放任存在,終會變成整個黨的負擔。一張由李有财合成的自己與陳其邁的競選「同框照」,若讓社會懷疑是政黨本身理想和價值的滑落,就是警訊。民眾不是要求完美,而是要求「不要遮掩」,任何政黨若把自己墮落成「只靠選舉、無視品格」的組織,那麼它的衰敗只是時間問題。
雖然事件本身令人痛心,但台灣仍是值得珍惜的地方,因為我們是自由民主的社會,所以媒體能揭露、社會能憤怒,而人民也有知的權利,因此政府終究需要回應,這些都是民主國家的自我修復能力,此外,我們的社會中,依舊存在有「一輩子守著專業、守著良知、守著土地,不為利益而改變原則,不為權力而放棄良心的人」。這樣的力量,會讓台灣不至墮落。
月世界的傷,是台灣的警鐘。今天破壞的是月世界,但若我們不面對深層問題,明天受傷的就是整個國家。
環境治理需要技術,但更需要紀律、誠信、價值與政治勇氣。台灣值得更好的環境治理,也值得更健康的政治文化。唯有守住這些底線,這片土地才會更乾淨、更珍貴、更有未來。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