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宇甄今質疑,賴清德總統竟然選擇以投書《華盛頓郵報》的方式,向美國先行宣示台灣將編列高達新台幣1兆2500億元的軍事特別預算,並承諾在2030年將軍費拉升至GDP的5%。這筆軍購特別預算勢必要透過舉債籌措,但賴政府至今拿不出任何具體需求項目,更沒有國防改革的整體藍圖。
許宇甄說,賴政府既無新戰略、無新兵力結構,也沒有新戰術與採購配套,卻只端出一個如天文數字般的金額。這究竟是國防預算,還是對美「過境外交」的政治投名狀?賴清德是在向川普示好?還是在替自己、替家人提前預留安全之路?
許宇甄批,更諷刺的是,當賴總統忙著向美國展現配合度時,國內的軍人卻連依法應調升的薪資都拿不到。賴政府不願編列軍人加薪預算,造成中央政府總預算無法送審。對內吝嗇到連軍人的合法待遇都不願保障,對外卻豪氣到編列1.25兆元的特別預算。這究竟是以國家利益為核心,還是以民進黨的利益為指標?
許宇甄痛斥,賴清德不處理朝野僵局問題、不願與朝野對話,反倒忙著對國外投書刷存在感、做形象,如此治國方式,與歷史上石敬塘的「割地求榮」、袁世凱的「賣國求榮」的本質上完全相同。
許宇甄痛斥,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國會多次詢問行政院長卓榮泰、國防部長顧立雄,兩人皆以還在調整為由拒絕回答特別預算金額,彷彿這是最高軍事機密。然而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赴美訪問時卻提前爆雷,公開表示政府將編列約1.3兆元特別預算。如此重大軍購訊息竟由執政黨立委在海外散布,難道沒有洩密疑慮?沒有國安風險?換成在野黨恐怕早已遭民進黨全面圍剿,司法追殺到底。
許宇甄直言,司法與國安調查的「選擇性啟動與選擇性失明」正在成為賴政府的治理常態。只要是執政者的人,就能免於追究;只要是質疑政府的,就可能遭扣帽子、被調查。司法已不再象徵正義,而成為政治算計的工具。
許宇甄呼籲,賴清德必須公開回答,軍事特別預算的總體藍圖與規劃在哪裡?財政紀律與永續承擔的機制何在?台灣為何必須先向美國報告?軍人加薪的預算何時補上?財劃法修法怠惰卻大手筆進行軍購,治國邏輯為何如此扭曲?
許宇甄強調,民主國家的根本是人民授權,而非對外國示忠。若賴清德想要強化國防,就應該站在國會殿堂,跟台灣人民講清楚,而不是把台灣的國防預算當成對美外交的籌碼;只有誠實向人民負責,而非優先向外國交心,執政者才有資格談「國家安全」與「民主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