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飲業到YouTuber:追夢的轉換
董仔回憶,自己在餐飲業工作七八年,憑藉加班一個月能領到四五萬的收入,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已相當可觀。然而,她從小懷抱表演夢,國中加入戲劇社,高中就讀南強工商電影電視科,大學更進修戲曲學院,始終朝表演者的目標前進。受到團員展瑞的啟發,董仔毅然辭去餐飲業工作,加入「這群人」,並在初期擔任製片,負責與行銷公司聯繫,同時兼顧演出角色。
董仔坦言,轉型初期並不容易,團隊花了約兩三年才達到穩定收入。她笑稱,當時團員多數住家裡、省吃儉用,甚至做好「最壞打算」,若三年內無法成功,就回頭打工。幸運的是,隨著新媒體崛起,「這群人」成功抓住機會,成為第一代YouTuber中的常青樹。
停更會議全沉默:團員心境大不同
談及「這群人」停更的決定,董仔透露,兩年前團長展榮在會議中率先提出「要不要先休息」的想法,當時七位團員無人反對,卻也無人積極回應,現場陷入一片沉默。她表示,這場會議讓每個人開始思考「沒有這群人,我能做什麼」。董仔分析,停更並非因團員不合,而是因為團隊規模擴大到25人,養團隊的成本與壓力日增,加上短影音崛起改變了新媒體生態,團員各自的志向也逐漸分歧。
「我們不像唱跳團體,每個人的目標本來就不同,」董仔說。她坦言,雖然停更決定讓人感到些許可惜,但當時大家以理性為主,認為頻道若要繼續經營,需更商業化的運作模式與資金支持,而團隊缺乏這樣的「金主」與商業頭腦。
單飛後新篇章:回歸表演初心
停更後,董仔回歸個人頻道經營,與丈夫海力以生活化內容為主,同時積極投入舞台劇與主持工作。她笑稱自己「控制型人格」,享受控場的成就感,主持與表演讓她找回最初的熱情。對於未來,董仔不排斥「這群人」再次合體的可能性,笑說:「只要有足夠資金,廠商們快來!」
心靈課程風波:理性看待成長
節目中,董仔也回應了近期有關心靈課程的爭議。她坦承曾參加美國引進的「三階段」課程,強調課程幫助她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但也承認部分環節具刺激性,可能讓人感到不適。她以自身經歷為例,提到因童年家庭經驗,對大聲說話感到恐懼,課程讓她學會正視這些情緒。對於外界質疑課程「洗腦」或「邪教」,董仔認為身心靈課程範圍廣泛,效果因人而異,並呼籲理性看待。
感情與生活:自然呈現最真實
談及與丈夫海力的相識,董仔分享了從工作場合的「要臉書」開始,到曖昧半年終於修成正果的過程。她笑稱自己擅長「投其所好」,透過聊天了解對方喜好,逐步拉近距離。婚後,她與海力以自然生活化的方式經營頻道,坦言不刻意營造恩愛形象,而是真實呈現當下情緒,認為這樣的內容更能打動觀眾。
董仔最後勉勵新世代創作者:「除了堅持,還要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付諸行動。」她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設定小目標、累積自信,從行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