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AS常應用於塑膠製品、紡織品以及不沾鍋塗層,一旦進入體內就難以被排出,過去曾有報告指出,該物質可能增加致癌、不孕症風險,因此被列為體內致癌有毒化學物質;然而根據Daily Mail報導,劍橋大學日前進行一項研究,在人類腸道中採集38種細菌樣本,並植入實驗鼠體內,結果發現,體內沒有細菌的老鼠其PFAS物質較含有細菌的老鼠高出74%。
劍橋大學毒理學家Kiran Patil以細菌對PFAS中的一類致癌物全氟壬酸(PFNA)及二類致癌物全氟辛酸(PFOA)含量影響進行研究,其中有9種細菌分別將PFNA含量降低25%至74%、PFOA含量降低23%至58%,又以內臟臭桿菌(Odoribacter splanchnicus)減少PFAS物質效果最為顯著。
專家指出,內臟臭桿菌能產生短鏈脂肪酸丁酸,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又因PFAS會以團塊的形式附著在細菌上,細菌再經由糞便排出體外,降低體內致癌物質含量。雖然目前還沒有找到完全消滅致癌物質的方法,不過專家認為這些細菌為人類提供了清除有害物質的可能性,將嘗試開發出以這些細菌為主的益生菌補充劑,來增加腸道中有益細菌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