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
《大而美法案》(One Big、Beautiful Bill)於7月4日通過之後,美國主流媒體除了WSJ、彭博等經濟類專業媒體願意從影響產業變動方面分析之外,《紐約時報》等竭力誇大的是弱勢群體受損、左派視為至寶的綠能計畫受挫、減稅將讓富人得利,仿佛窮人的末日已經到來。其實,由於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經濟大國與消費大國,美國政府通過赤字財政方式實現經濟轉型,對全世界影響都相當巨大,從客觀中道的立場來分析這部法案,有利於認清現實。
《大而美法案》重點在哪?
這項立法標誌著美國財政政策的重大轉向,從歐巴馬時期到拜登時期的清潔能源投資和社會保障擴張,轉向延續川普第一任期內的減稅、國防開支增加和移民執法強化的政策組合,大幅削減了醫療專案、食品援助和清潔能源項目的資金。
一、為了減少支出,該法案削減了醫療補助、低收入美國人的食品援助以及大學生經濟援助的財政預算。
法案對社會安全網專案進行了大幅削減,特別是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未來十年將削減近1萬億美元。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估計,到2034年,該法案對醫療補助計畫的修改可能導致1180萬美國人失去健康保險。這一點成為美國主流媒體指責批評的重點,但仔細查看,就會發現具體措施包括:
1、為醫療補助接受者增加工作要求,比如要求無子女、無殘疾的成人自2026年12月起,每月須工作至少80小時才能獲得補助資格;要求受助者將一年一次的註冊,改為每六個月重新註冊一次,並需要提供更多收入與居住證明。2、限制各州向醫療保健提供者徵稅以資助該計畫的能力;3、為補充營養援助計畫(SNAP)增設新的工作要求;4、要求各州承擔SNAP計畫更大比例的成本。
CBO估計,SNAP的擴大工作要求將減少約320萬人參與該計畫。
美國自歐巴馬以來,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不去工作卻依靠社會福利為生的人越來越多,任意擴大SNAP範圍,成為社會弊端。川普此舉是促使原來不工作的人去工作,對民主黨維持基本盤的選舉方略不利,但有利於美國社會的健康發展。因為這種號稱公平的措施實則是豢養懶人,對納稅人極不公平。
減少對大學生的資助,其實是讓大學生及其家庭更負責任地規劃未來。美國近年來教育擴充,主要是以新馬克思主義內核的進步主義教育門類,一大批不合資質的學生為了文憑,去學習這種學科,導致的結果是教育投入成本高昂、教育回報率卻逐年降低,出現各種「文憑通脹」現象。據美國勞工部的資料,目前全美的整體失業率保持在4%左右,但是就剛剛畢業、正在求職的大學生(20-24歲擁有學士位者)而言,失業率要高得多:在截至5月份的過去12個月裡為6.6%。不包括疫情期間失業率飆升的情況,這大約是十年來的最高水準,也高於一年前同期6%的水準。這些年輕畢業生的失業率與整體人口失業率之間的差距達到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約35年可比分析歷史中的最大值。在過去12個月中,年齡在35至44歲、擁有學士學位的人群的失業率為2.2%,高於一年前同期的1.8%。
投入了大量教育資源的畢業生,在社會上創造的價值可能並沒有達到預期。 拜登時期為了選票不斷許諾免除大學生學貸,更鼓勵了這種不負責任的借貸現象。《大而美法案》減少對學生的資助,看似無情,但卻促使學生及其家庭在考慮教育的投資價值時更加理性,更加關注教育的實用性和社會效益,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學歷。
二、提高債務上限,增加移民與國防支出
該法案將國家債務上限提高至 5萬億美元,消除了財政部預測可能在沒有國會行動的情況下最早在8月中旬出現的市場震盪性支付違約風險。該法案將為軍事國防、邊境巡邏和移民執法增加數千億美元的新支出(包括:近470億美元用於美國南部邊境牆的建設;450億美元用於拘留中心)。
提高軍事國防支出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美國雖然仍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但從俄烏戰爭以來暴露的短板也非常多,比如美國軍火生產供應鏈高度依賴外包,不少甚至來自中國。這種情況讓美國智庫人士開始反思美國重振國防工業的緊迫性。4月14日,彭博社發表了一篇《烏克蘭戰爭正在耗盡美國的民主軍火庫》,2023年《華爾街日報》發表《西方再次認識到戰爭需要工業》(The U.S.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Is Not Prepared for a Possible Conflict with China)。此外還有更詳細的一些智庫報告,將中美軍事力量與國防工業做詳細比較分析,最終讓華府政圈認識到美國在國防軍備上存在的一些弱點,將使自身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失去優勢。2023年12月12日,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國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通過了近150項政策建議,以《重置美國與中國的經濟和技術競爭的戰略》(Reset, Prevent, Build: A Strategy to Win America's Economic Competition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為題發表。這份由兩黨議員共同簽署的報告認為,中國開展了一場「長達數十年的經濟侵略運動」,削弱了美國公司的實力,主導了全球關鍵產業,並使美國在發生更廣泛的軍事衝突時非常脆弱,希望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重振美國國防產業。
觀察人類歷史,戰爭-戰爭憂懼症-各國軍備競賽-軍火生產與銷售(產業鏈)興旺,是相繼出現的現象,結果必然促使製造業興盛。美國要想維持美國第一,國防工業的自主自給是完全必需的。增加國防支出,加大政府採購,可以重新提振美國軍火工業。民主黨議員全員反對《大而美法案》,更多是出於意識形態與黨派鬥爭的需要,否則無法解釋一年半以前全員通過重振國防工業的政策建議書,如今卻要全員反對。
至於處置2500-3000萬非移的問題,這本來就是拜登政府為了構建民主黨票倉以保證該党永久執政的毀滅美國之舉,川普政府如今要遣返這些非移,自然需要相應的財政支出。但是,這與拜登政府每年使用1000-2000億資金為非移提供福利、生活費用,還得忍受大量夾雜在非移裡面的罪犯對美國人生活安全造成的惡劣影響相比較,納稅人承受的痛是短暫有限的。如果象歐洲一樣,被數百萬難民永久性地改變,對美國來說才是不可承受之災難。
三、受質疑的方面:未來十年的3.4萬億財政赤字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該立法將在未來十年為美國赤字增加3.4萬億美元。
川普政府聲稱減稅和放鬆管制帶來的經濟增長,以及關稅收入,將有助於抵消法案成本。減稅與放鬆管制肯定帶來經濟增長,區別只是幅度大小,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計算,法案的減稅措施將在四年內將通脹調整後的GDP增速提高至 4.2%至5.2%。被質疑的主要是關稅收入,多位經濟學家引用4月以來的關稅收入163億美元預估:關稅收入難以覆蓋減稅成本。由於關稅徵收還未真正開始,更兼這是一個變數極多的動態調整過程,根據過去一個月的關稅收入來確定今後的關稅收入,意義不大,只能留待將來有足夠的資料後建模分析。
小結:
經過多年全球化與左派政府的綠能及福利擴張,美國的經濟結構從生產領域到分配都存在嚴重問題。《大而美法案》有如一劑猛藥,有望成為撬動美國經濟轉型的財政槓桿。而且帶來的弊端遠不象美媒所指責的那樣。以最受詬病的打擊綠色能源一項來說,該法案通過減稅、降低土地和水域使用費等措施鼓勵傳統能源產業,並大幅削減拜登氣候法案的多項綠能補助,規定風力與太陽能計畫必須在2027年底前投入勞動,方可享有《降低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的減稅優惠。論者的批評看似有理,其實完全無視拜登綠能政府的荒謬與巨大浪費,不少獲得拜登巨額補貼的綠能企業,至今都未投入生產。
拜登的綠能專案之浪費,比比皆是。僅以《拜登資助的五個最糟糕的綠色能源項目》一文中,調味品企業卡夫亨氏以「減少番茄醬的碳足跡」獲得美國經濟與發展部(OCED)高達1.709億美元的撥款。聯邦政府支援的綠色鋼鐵製造克利夫蘭-克利夫斯鋼鐵公司(Cleveland-Cliffs)以「綠色鋼鐵」為名獲得了美國能源部高達5.75億美元的撥款,據稱在未來幾年內還看不到開工的跡象; 福特汽車公司與韓國SK On集團的合資企業BlueOval SK LLC以「為福特汽車公司未來的福特和林肯電動汽車生產電池」為由,從聯邦政府獲得 96.3億美元的直接貸款;埃克森美孚以「使用氫氣替代天然氣」為名獲得美國經濟與發展部(OCED)3.32億美元的撥款。以上所有這些基本看不到回報,僅僅只是拜登那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政府投資法案虛擲資金的九牛一毛。
任何法案的執行,需要來自政府、媒體與社會的全面監督。《大而美法案》將成為撬動美國經濟轉型的杠杆,但最後能有多大成效,還有賴於川普政府部門的監督執行。至於美國主流媒體對川普政府乃至其家庭成員的全方位強力監督,地球人都知道不會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