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立法院下修《選罷法》罷免門檻為公民數四分之一後,迄今共有7件縣市議員以上層級的罷免投票成案,7件當中只有3件成功被罷免。這3件成功的罷免案中,中二立委選區陳柏惟雖以不到1%的票數落馬,到後來改選時卻由陳柏惟支持的民進黨林靜儀當選。而另一件王浩宇罷免案則是發生在深藍的中壢選區,形同是由藍營選民「圍毆」一個從複數選區選出,理應被保障的少數市議員,實在勝之不武。真正可視為成功的只有一件,就是2020年的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
韓國瑜罷免案的同意罷免票數達93.9萬,達高雄市總公民數的40.83%,遠超過《選罷法》裡的25%罷免門檻。這樣的票數已足足可以當選高雄市長,事實上,這票數也較韓國瑜當選的89.2萬票還多,其正當性幾乎無庸置疑。
回望韓國瑜罷免案成功的關鍵,政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事實上,2020年6月罷免韓國瑜投票時,蔡英文甫成功連任,民進黨擔心予外界政治追殺的印象,還三申五令不准黨公職公開介入罷免案。韓國瑜之所以被罷免,是因為他違背一年多前參選市長時的誓言參選總統,加上選舉過程中各種荒腔走板的親中言論與無厘頭發言,讓高雄人既感覺「受騙」又覺得「丟臉」,兩種情緒匯聚成高雄人的民意洪流,衝出了迄今仍讓外界不可思議的罷免票數。
以韓國瑜罷免案為師,這次的大罷免若要成功,就得釐清以下幾點觀念作法:
第一、不要斤斤計較於民進黨出多少力、是不是扮演主導的角色。無待民進黨中央號召動員,民進黨支持者本來就已經是同意罷免方的基本部隊。以去年10月功敗垂成的基隆市長罷免案為例,同意罷免方共投出6萬9934票,其實已經兩年前基隆市長選舉的綠營候選人得票相仿。事實上,大罷免的選區全部都在對方的主場,選民結構其實是有利於現任者,一旦政黨「過度動員」,演變成傳統藍綠對決的態勢,可能導致藍營支持者傾巢而出,反造成大罷免的失利。
第二、罷免要成功,不能用傳統的選舉動員方式,而是要告訴更多人,為什麼這個現任者不適任?他做了哪些令人蒙羞的事情?如果讓這樣的人繼續擔任國會議員工作,他會造成何種不可回復的危害?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要讓當年投票給這個現任者的選民覺得自己投錯票了,恥於與這樣的民代為伍。當這種情緒不斷擴散,一如當年韓國瑜的欺騙荒唐引爆高雄人怒火,最後即使無法催動這群人出來罷免現任者,也會讓他們昔日的支持者不願出面投反對罷免票。
什麼是讓投票給他的選民丟臉蒙羞的事?諸如:毀憲亂政癱瘓政府機關,剝奪討論文化作賤國會尊嚴,不斷用肉桶立法慷國庫之慨討好選民,裡通外鬼刪凍國防國安預算以討好外敵,以及東施效顰反罷不成還違法亂紀導致上百黨工遭偵辦羈押。其他還有,大辣辣地拱出一個經濟犯罪偽造文書前科犯擔任黨團總召,封鎖會議室大門直接將草案逕付二讀,比中指說髒話在議場穿睡衣「教壞囝仔大小」,把國會當成武鬥場摔角室群起圍毆落單的女性立委,甚至踐踏不同意見說這些人是「垃圾」是「狗狗的排泄物」等等。
凡此種種,有的可以是大罷免的文宣主軸,有的應是各地罷團的重點文宣,猶待罷團總部與各地罷免志工謹慎分工,分進合擊。
第三、必須賦予大罷免行動積極意義,強調大罷免行動不是仇恨動員,不是要藍下綠上,其真正目的是要終止過去一整年的國會亂象。民進黨必須告訴外界,有哪些國家預算亟需要通過?有哪些重要法案必須要儘速完備?強大外患當前,已容不得台灣人蹉跎延宕,必須儘速地終結國會𥚃的「傅黃體制」。以上種種,才是賴清德「團結十講」必須積極論述的內容。
罷免不是選舉,不是要拿著真刀真槍進行藍綠動員政黨對抗。以當年的韓國瑜罷免案為師,大罷免的成功之鑰在於不斷地突顯立法院的荒腔走板、為所欲為、橫行霸道;當越來越多人認知這是史上素質最差的一屆立法院,是一群讓人丟臉蒙羞的立法委員,大罷免才可能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