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前鋒/靠AI跨界新應用 工業電腦台廠插旗智慧醫療有成
AI的崛起加速醫療領域數位化,包括手術室及病房都衍生出許多軟硬體需求,為工業電腦廠商創造新藍海。(翻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官網)

|時事

產業前鋒/靠AI跨界新應用 工業電腦台廠插旗智慧醫療有成

mirror-daily-logo

2025/09/13 05:28:59

記者:鏡週刊
隨著醫療領域數位化加速,原本將業務重心放在製造業、公共交通等領域的工業電腦(IPC)廠商,正逐漸走入醫院與診所,力求成為整個智慧醫療系統的「大腦」。本刊調查,台灣研華、安勤、友通等工業電腦業者,早在多年前即低調布局智慧醫療市場,並憑著高穩定性與客製化優勢,從手術影像、病理檢測到遠端監測等產品全面開花,開啟從「製造業」跨足「醫療產業」的轉型賽局。

車子駛入桃園龜山的研華林口園區,在研華員工的引導下步入2023年啟用的最新大樓,沿著指示走進B1展覽室,映入眼簾的是一間科技感十足的未來醫院。

早在2000年,研華便搶先許多台灣工業電腦業者成立醫療電腦部門,進軍智慧醫療領域。
早在2000年,研華便搶先許多台灣工業電腦業者成立醫療電腦部門,進軍智慧醫療領域。

從輔助升級 成醫療中樞

展示空間陳列著各式智慧醫療應用,靠近入口的病房區,病床旁懸掛著一組懸臂式螢幕,畫面即時顯示病人的生理數據與病歷資訊;再往裡頭走,則是模擬手術室的場景,約55吋的大螢幕正播放著外科醫師進行手術的影像,螢幕後面內建的醫療電腦可同時處理並呈現多達8至12路影像,讓醫師隨時掌握手術的每個視角及各種生理體偵訊號。

台灣工業電腦廠商已經成為本土醫院數位化的好幫手,協助推動遠距醫療等數位化工程。(翻攝研華美滿人生ABLE Club臉書)
台灣工業電腦廠商已經成為本土醫院數位化的好幫手,協助推動遠距醫療等數位化工程。(翻攝研華美滿人生ABLE Club臉書)

專家表示,隨著AI影像辨識、物聯網感測與雲端連線的普及,醫療電腦的重要性正快速攀升。從急診室到遠距診療平台,工業電腦早已不只是輔助角色,而是醫療數位化的中樞大腦。

「這不是一個幾年內能夠突然衝進來搶賺的市場,而是一條需要20幾年一步一腳印深耕的路。」研華智能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明志向本刊強調,早在2000年,研華便搶先許多台灣工業電腦業者成立醫療電腦部門。

江明志分析,不同於消費性電子產品,醫療設備對於電腦運算平台有高度特殊需求。生命週期長、批量小,卻要求極高可靠度,且需符合醫療使用的Know-how,這不是找幾個會做電腦的人就能完成的,是需要長年在此領域的投入與累積,克服許多挑戰後將其轉化為核心競爭優勢。

研華攻客製 滲透多領域

「全世界主要的醫療設備品牌,很多都有研華的工業電腦在裡面,雖然我們(研華)名字不會出現在產品外殼上,但關鍵運算平台裡往往少不了我們。」江明志自豪地說。

研華服務物聯網事業群智慧醫療資深協理黃滇樺補充,目前全球超過八成知名醫療設備廠商,都選用研華的產業電腦、單板電腦與高度客製化產品,應用範疇涵蓋內視鏡、放射影像(X射線,X-ray)、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醫美設備等多元領域。

除大舉滲透醫療設備產業,研華同時也與多家台灣醫療院所直接合作,提供軟硬整合的智慧醫院方案,包括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即時血液透析系統,以及成大醫院藉由串接研華的軟體平台,實現總院與分院之間的知識庫管理及智慧決策等等,都是研華的傑作。

黃滇樺透露,研華短期目標係在設備商市場取得優勢,下一步中期策略將聚焦於拓展品牌能見度,並深化與系統整合商(SI)及經銷商的合作。「在醫療設備商中建立品牌並不難,難在如何獲得SI與代理商的認可,這個商業模式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也是研華正在努力的方向。」黃滇樺說。

目前研華已在歐洲建立通路網絡,並持續將觸角延伸至中東等新興市場。面對整體醫療市場,江明志直言,研華採取「兩條腿走路」策略。一方面持續與醫療設備商合作,另方面逐步推進醫院端品牌與解決方案,並積極尋求國際併購與策略合作,加速當地市場落地。

安勤磨7年 進歐洲市場

同樣早鎖定醫療IPC市場深耕,並將其列為核心發展方向,安勤科技憑藉著專注與技術深耕,也逐步打開國際知名度。

安勤歷經7年嚴格驗證,憑高度彈性與整合能力,成為特高階醫療市場中,少數獲國際品牌大廠認可的合作夥伴。
安勤歷經7年嚴格驗證,憑高度彈性與整合能力,成為特高階醫療市場中,少數獲國際品牌大廠認可的合作夥伴。

安勤總經理張嘉哲向本刊表示,安勤在醫療產業的關鍵轉折點發生於7年前,當時安勤成功承接壟斷全球7成以上的高階醫療影像市場設備三巨頭GPS—通用電氣(GE)、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其中一家的心導管伺服器專案,因此獲得品質與穩定度的國際級認證。

西門子(Siemens)等高階醫療影像設備業者,與台灣工業電腦廠商存在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翻攝Kingsbridge Private Hospital官網)
西門子(Siemens)等高階醫療影像設備業者,與台灣工業電腦廠商存在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翻攝Kingsbridge Private Hospital官網)

張嘉哲進一步指出,心導管設備被業界視為「特高階」的侵入式醫療應用,客戶開發難度極高。安勤從首次報價請求(RFQ)到正式量產,歷時長達7年,期間須通過嚴格的國際醫療認證流程(同車規等級),並符合低噪音、10至15年生命週期、溫控與EMI/ESD抗干擾等多項嚴苛規範,挑戰難度堪稱醫療級伺服器中的最高門檻。

「安勤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在於我們盡全力滿足客戶需求,由頭至尾與客戶一起摸索最佳解決方案。」張嘉哲自信地說,從硬體設計、測試到物流出貨策略,安勤都與客戶緊密合作,逐步建立信任,最終在封閉的醫療市場中贏得青睞。

張嘉哲補充說道,此專案原本僅需單一主機板,最終因應應用場景衍生出十種不同組態,安勤逐一視為獨立專案開發並提供完整測試報告,展現高度彈性與系統整合能力。

在獲得GPS其中一家業者的認可之後,安勤正式打開歐洲市場,其他知名醫療設備業的手術影像系統、AI醫療伺服器等延伸訂單也陸續手到擒來。由於整機系統單價遠高於單純板卡(每套逾千美元),因此也推升安勤醫療業務營收占比。法人指出,這項突破將成為安勤敲開其他巨頭合作的重要「敲門磚」,其營收占比可望從目前的3成邁向4成。

友通攜印廠 精邊緣運算

有別於研華與安勤,友通在智慧醫療市場的策略是聚焦於邊緣AI運算。友通總經理田芝穎向本刊表示,友通的角色是為醫療設備「升級大腦」,讓設備不僅能蒐集資料,更具備即時處理與判斷能力。在手術室、急診室、影像診斷等高壓環境中,友通透過工業電腦提供穩定且快速的運算效能,讓AI分析與反應能即時發揮。

友通專注邊緣AI運算,為醫療設備升級大腦,強化即時處理與判斷能力。(翻攝DFI臉書)
友通專注邊緣AI運算,為醫療設備升級大腦,強化即時處理與判斷能力。(翻攝DFI臉書)

田芝穎透露,友通已攜手印度第三大醫療設備商,導入無風扇工業電腦,推動AI輔助手術機器人的應用。該系統能即時處理3D影像並導航手術路徑,目前已成功支援超過7千例膝關節手術,展現出AI與邊緣運算結合所帶來的臨床價值。

專家表示,研華、安勤、友通雖在市場切入點各有不同,但都在智慧醫療賽道持續深耕,並且從單純的零組件供應商,逐步升級為系統整合解決方案提供者。隨著AI醫療影像分析、遠距醫療與智慧手術室等需求持續攀升,台灣IPC業者將成為全球智慧醫療不可或缺的隱形推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