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台灣被地緣政治干擾,買進實體黃金,對我來說相對有安全感。」一名40歲影視工作者曾小姐分享,她在今年2月買進2錢(約7.5公克)小金豆,至今已有正價差;觀察國際金價表現,今年以來漲幅約47%、近半年以來約25%、近1個月則約12%,漲勢明顯。
國際金價持續走高,10月1日一度衝至最高每盎司 3,895 美元,股市老先覺杜金龍分析,這股推力來自美國降息、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及美元走弱影響,「市場擔心通膨壓力難以消退,川普政策帶來的關稅與降息疑慮,不確定性升高,避險情緒高漲,讓黃金成為資金的避風港。」他補充,近期中國大舉拋售美債,資金流入黃金市場,更是推升一波漲勢。
杜金龍說,拉長時間軸,63 年來黃金的年平均報酬率約 7%,與油價相當,相對台股年平均21% 漲幅,顯得保守;不過,去年黃金漲幅約 28%,今年漲幅更一舉突破 4成,「現在價格動不動就走高,難以忽視。」他補充,各國央行不斷拉升黃金儲備率,因此金價每隔一陣子就會創新高價。
在地緣政治風險、美國經濟走疲可能性與高負債的背景下,各國央行與投資人積極增加黃金持有量,他認為,長期持有不會虧損,「金價要漲到每盎司 2 萬美元,才足以平衡美國龐大 36 兆美元國債,所以價格會持續溫和上揚。」
把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杜金龍更靠它抗通膨,「每年 6 月,老婆生日我一定買黃金當禮物。」杜金龍說,黃金是某些重要時刻的「必需品」,他會在一雙兒女生日時贈送金飾,「全世界最愛買黃金的國家是印度、中國,黃金是吉祥的象徵,所以根本不必擔心被取代。」
早期杜金龍曾透過黃金存摺累積部位,如今改以實體黃金為主,「黃金漲幅不如股票驚人,但價值穩定和具備稀有性,是必要配置的資產。」他的作法是,會適時提取股市收益,投入實體黃金,提升資產整體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