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其他電信局同事忙著經營副業,1970年,林允修在台中開「康乃馨快餐店」賣西餐牛排,請來美軍俱樂部出身的廚師,他笑說:「康乃馨當時是台中響叮噹的名店,50個位子天天客滿,賺的錢是電信局薪水的20倍。」
高齡85歲的第1代林允修接受專訪時透露, 1972年轉戰台北開設亞里士餐廳,當時光裝潢費就斥資300萬元,經營前半年,虧損70萬元,只因「台北人口味比較重鹹」。


於是,他火速調整腳步,請來「中泰賓館」廚師群,分別執掌排餐、沙拉、蛋糕,總算在第一年損益兩平;又仿效美軍俱樂部打造「牛排房」,林允修說:「以前煎牛排比較稀奇,美軍俱樂部採開放空間,但我怕油煙飄散,多用一層玻璃隔開,讓客人可以欣賞師傅煎牛排。」
令人好奇的還有亞里士餐廳的牛排滋味,林允修透露,除去筋、膜後,再一塊塊包起來,防止血水流失,料理前再做5分鐘「三溫暖」,浸泡在從美軍俱樂部學來的祕方,內含老薑、蔥、大蒜、醬油、米酒頭、白蘭地等。

此外,亞里士更打出「百萬音響」的廣告,林允修說,在美軍俱樂部裡,現場演奏的樂團素質不一,且成本太高,便決定以音響取代,他親自接線、調整電子分音,如今,音響已升格為「千萬」規格,這也讓亞里士餐廳成為「發燒友」的朝聖地。
問起當年競爭對手?林允修回憶,以前台北沒有夜市、簡餐店,牛排館生意屬仁愛醫院對面地下室的「鴻霖餐廳」最好,「大統一」、「小統一」也是天天客滿,加上亞里士餐廳在內,廚師們皆有濃厚的美軍顧問團背景。
走過半世紀,亞里士餐廳不只是台灣最老字號的西餐廳之一,更凝聚了一家人的叨叨絮絮,第2代林明雄說:「爸爸現在比較願意放手,店裡的音響,是他7年前更新的,當時向銀行貸款3千多萬元換音響,光是每次維修真空管,就要花1、2萬元,我常常唸他,真正的音響發燒友沒幾個,現在人到餐廳吃飯,音樂是陪襯…」又透露,「其實餐廳名是以媽媽的英文名字Alice發音命名的。」這是不苟言笑的林允修,始終沒說出口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