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尖兵/劍指P4與改良型新藥 友霖生技逆襲國際大藥廠打出一片天
友霖為台灣少數挑戰P4學名藥成功的藥廠之一,包含505(b)(2)改良型新藥在內,於全球12個國家,擁有50張藥證。圖為友霖總經理黃春桐。

產業尖兵/劍指P4與改良型新藥 友霖生技逆襲國際大藥廠打出一片天

mirror-daily-logo

2025/11/08 05:28:59

記者:鏡週刊
隨著人口高齡化,全球醫療用藥需求正快速上升。過去靠著專利保護的大藥廠藥品,隨著專利到期,出現更具價格競爭力的學名藥來分食市場。據勤業眾信研究報告指出,2022到2030年間,約有190種藥物將失去獨占權,這也代表著其他藥廠有接手既有市場的機會。本刊調查,友華集團旗下專攻第四類(P4)學名藥與改良型新藥的友霖生技,不僅成為主要受益者之一,部分藥品上市後還超越原廠市占率,替台灣生技界爭光。

台灣有上百家本土學名藥廠,每年向食藥署(TFDA)遞件,並順利挑戰第四類學名藥(Paragraph IV,簡稱P4)成功的藥廠寥寥可數。不過,靠著精準眼光投資生醫高價股康霈的友華集團,旗下的友霖生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得輝瑞承諾 新藥明年上

事實上,友霖最近剛剛在海外P4市場「為國爭光」,旗下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P4產品,9月經P4專利挑戰,取得原廠輝瑞(Pfizer)的不起訴承諾書,可望於明年6月在美國上市,與原廠的Tofacitinib爭搶新台幣750億元的商機大餅。

所謂第四類學名藥係源自美國《藥價競爭及專利期間延長法案》,學名藥申請者可以在原廠藥的專利到期前,聲明專利應撤銷或未被其藥品侵害。

近2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鼓勵國內藥廠,往高附加價值藥品與新製程技術發展,P4就是發展重點之一。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民生化工產業組組長翁谷松指出,P4會面臨原廠的專利訴訟,開發難度比其他改良型新藥高,廠商通常需要研發特殊劑型或困難的生產技術,故台灣投入的公司少,每年也僅個位數成功案例,「有的公司覺得,趕快切入改良型的新藥之後,如果有營收、現金流,才可以再投入挑戰P4。」

日前本刊走訪友霖位於北市北士科園區的辦公大樓,出電梯後走進會議室區域,意外發現每間會議室都是以集團的海內外據點命名,包含設有子公司的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和香港,以及研發中心美國聖地亞哥等等,彰顯友華集團董事長蔡正弘放眼全球的野心。

全球藥品市場正面臨專利到期的浪潮,藥廠各尋機會接手商機,經濟部產發署近年也鼓勵台灣藥廠往改良型新藥發展。
全球藥品市場正面臨專利到期的浪潮,藥廠各尋機會接手商機,經濟部產發署近年也鼓勵台灣藥廠往改良型新藥發展。

事實上,友霖在總經理黃春桐帶領下,正一步一步實現蔡正弘的夢想。「公司目前在全球12個國家,擁有50張上市藥證。」黃春桐自豪地向本刊表示。

團隊底氣足 年推兩產品

對於友霖目前在P4的戰果,黃春桐說友霖選了一條不簡單、同行者不多的路走,每次挑戰P4之前,都要仔細盤點專利地圖,評估後續的訴訟風險和技術把握程度。儘管如此,包含P4和505(b)(2)改良型新藥開發,時程都是很快地一個接一個,友霖希望每年都有2個產品能夠上市。

P4學名藥需要先進的產製技術,但研發成本較新成分新藥低且市場需求明確,屬於高附加價值的藥品。(友霖提供)
P4學名藥需要先進的產製技術,但研發成本較新成分新藥低且市場需求明確,屬於高附加價值的藥品。(友霖提供)

黃春桐的底氣來自於兩件事。首先,友霖在心血管和中樞神經領域,有堅強的醫師團隊,隨時給予臨床用藥開發方向的正確建議,降低選題風險,也不用擔心未來藥品上市,第一線醫師不會採用。

此外,友霖擁有的3項藥物開發核心技術平台,包括SMRT(半固態多層藥物釋放技術)、MUPS(多單元圓粒系統)與OROS(滲透壓控制釋放技術),能夠加速開發、降低研發成本和風險。黃春桐指出,這些技術用來改變藥物劑型或複方,能夠讓治療更便利及減少副作用。像是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改良型藥品Methydur(思有得),就是友霖運用SMRT技術提升起效速度與長效穩定性,患者一天只需服藥一次。

兩藥大爆發 占七成營收

友霖今年8月上櫃,總經理黃春桐對研發期程有信心,喊話每年上市兩個新產品。(友霖提供)
友霖今年8月上櫃,總經理黃春桐對研發期程有信心,喊話每年上市兩個新產品。(友霖提供)

滿足市場需求,有時比市場大小來的重要。「友霖當初評估投入過動症用藥開發時,發現市場1年頂多只有2億元左右,但研發費用超過5億元。沒想到產品上市後,因為療效比市場既有產品好,不但搶下很大的市場,而且還把餅做大,貢獻台灣近2成營收。」黃春桐意有所指地說。

其實,友霖是經過不斷地摸索與嘗試之後,才順利找出公司的定位與發展方向。成立之初,友霖也曾經鎖定新成分新藥開發,因為回收期與資金壓力等問題,才轉向發展P4。

「這幾年反過頭來看,發現若要成功,應該要持續累積自己的研發量能才對。」黃春桐表示,新成分新藥開發耗時又耗錢,友霖透過P4,讓產品快速導入市場,就可以有一些營收,將其再投入到改良型新藥505(b)(2)的研發中。

友霖會向醫師團隊諮詢臨床用藥需求來選題,藉此確保未來藥品上市,第一線醫師有意願採用。
友霖會向醫師團隊諮詢臨床用藥需求來選題,藉此確保未來藥品上市,第一線醫師有意願採用。

研發時間與成本的縮減反映在定價優勢上,讓友霖營收從2022年5.12億元快速成長至2024年12.2億元。黃春桐透露,自家研發的產品毛利都很高(約54%),而因為提供醫師有效、便利的治療選擇,從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甚至偏遠的衛生所都有用,「第一支上市的P4高血脂用藥Pitavastatin(平脂),貢獻友霖約5成營收,光是台灣的營業額就有將近5億元。」

不單如此,友霖部分產品甚至撼動原廠原有的市場。黃春桐驕傲地說,友霖預防性偏頭痛用藥Trokendi(妥偏停),2018年獲健保收載,上市以來,台灣市場占有率已近4成,在偏頭痛適應症上超越同成分的原廠藥。

滲透率攀升 上櫃攬人材

黃春桐進一步表示,友霖目前上市的藥品,市場滲透率都還在不斷上升;此外,包含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用藥思有得(Methydur)和高血脂用藥同抑脂(Tonvasca),未來都是貢獻營收的潛力新藥。「預期2027年起,友霖的海外營收會逐漸超越國內營收。」黃春桐樂觀地說。

友霖位於雲林虎尾的藥廠獲美國、歐盟和日本的查廠認證,近年持續透過設備升級來提高產量。(友霖提供)
友霖位於雲林虎尾的藥廠獲美國、歐盟和日本的查廠認證,近年持續透過設備升級來提高產量。(友霖提供)

為了增加公司知名度以藉此延攬人才,友霖今年8月上櫃。黃春桐說有些生技業者喜歡強調「本夢比」,也就是在尚未有穩定的獲利來源時,以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估值,「友霖跟我們老闆(蔡正弘)一樣腳踏實地,不誇張、不亂畫什麼大餅,賺錢了才上櫃。」

因為對自家3項藥物開發核心技術平台深具信心,加上P4和改良型新藥的研發時程與風險較容易掌控,黃春桐大膽喊出「未來3到4年,每年至少有兩個新產品上市」。事實上,友霖位於雲林縣虎尾鎮的藥廠也持續透過去瓶頸、設備升級,提高產量。「這些高毛利的產品不好做,所以一定要在我們的工廠做。」黃春桐說。

友霖這個來自台灣的小蝦米,靠著自家技術與對原廠專利的深入了解,正面挑戰國際原廠,成功了就是接手原廠「專利懸崖」留下的可觀市場。站在蔡正弘親題的字畫前面,黃春桐用平穩語氣說:「老闆常講,不要做到讓人家『呸瀾(吐口水)』,要一步一腳印,把公司做好。」言下之意,市場潛力雖大,但友霖絕不躁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