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成幸福力量 永續精神支撐
李遠指出,早期大家對文化的概念多停留在文化建設,文化好像是一個配角,不是主角,不是真的覺得文化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國力或靈魂,隨著時代演進,以鏟子超人為例,文化成為帶給所有人幸福的力量。
王時思也提到,2023年,臺灣正式將文化納入企業ESG項目,代表永續發展需要精神價值支撐,文化、藝術就是扮演重要且關鍵性角色,期盼藉由企業與文化、藝術的共創、共製,共同走向富饒豐足、美好且充滿精神內在的社會,期待ESG for Culture能成為共創協作的平台。
品牌一舉拿下ESG for Culture文化影響力大獎肯定,副總林子文表示傳統文化藝術不只是美學展現,更是連結在地土地情感的重要力量,未來將持續與各界合作,深化文化內容發展,以通路力量支持文化生態發展,創造更具永續文化價值的未來。
打造宜蘭傳藝 變身國際傳藝
由文策院設立的首屆「ESG for Culture影響力獎」,全聯以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深耕宜蘭傳藝園區,以「傳統建築整修計畫」、「傳藝園區駐園大戲」、「傳藝‧吉利洄龜慶元宵」及「魔幻仲夏YA傳藝」,一舉拿下「長期夥伴獎」、「跨界共榮獎」、「多元合作獎」、「資源協助獎」,以及「ESG for Culture文化影響力大獎」。
基金會自2015年起每年在宜蘭傳藝園區投入800萬整修維護,品牌副總林子文指出,明年宜蘭傳藝園區將慶祝10週年,會跨單位溝通整合擴大舉辦,希望讓宜蘭的傳藝變成台灣的傳藝,再成為國際的傳藝,下一個10年希望能讓更多年長、年輕的民眾來訪。

讓文化永續保存 古蹟整修年花800萬
基金會目前整修宜蘭傳藝園區已完成15項計畫,邀請30多位傳統建築工藝匠師徒進場修護包括:文昌祠、廣孝堂、黃舉人宅等古建築,落實傳藝古建築保有原風貌,並在修復時傳承技藝,進行工藝推廣、數位記錄等,讓文化資產永續保存。

基金會還發起《守護柑仔龜文化行動》,復興柑仔龜傳統工藝,並推出「祈島洄龜」,打造「柑仔龜」,成為荷蘭「綠色目的地基金會」全球百大永續文化故事之一,並拿下德國柏林旅展綠色目的地故事文化與傳統類別獎項第3名,讓宜蘭傳藝園區從在地走向國際。
從宜蘭出發 將柑仔龜於國際登陸
品牌副總林子文透露,基金會董事莊伯和當初提議,台灣宮廟信仰都有乞龜分福的習俗,例如常見的「麵龜」或「糖龜」,宜蘭知名的是竹編龜,也就是柑仔龜,但宜蘭柑仔龜已經失傳,多方尋找後才成功復育柑仔龜,現在也從宜蘭擴大到全球,希望讓柑仔龜能在各地登陸。

除修復傳藝古建築,基金會也推出大型駐園節目,迄今已推出稜轎腳、十二生肖時來運轉、十二生肖─豬囍臨門、噶瑪蘭公主、傳藝白鷺鷥、怪盜‧神判‧綠珍珠、齊天大聖鬧龍宮等7檔,累計觀演參與人次約400萬,也讓宜蘭傳藝園區成為傳統表演藝術的重要培力基地。

林子文透露,目前宜蘭遊客已回到疫情前的人數約9成5,不少在地宜蘭客願意回頭,傳藝也持續精進改善,希望讓民眾能願意回頭,讓宜蘭傳藝這個9歲的小朋友持續成長。

此外,宜蘭傳藝園區還推出夜間主題活動「夜傳藝」,2024年《愛在夏天●夜傳藝》搭配夜間環景燈光秀,以「光舞月河」為主題,打造迷霧森林、心動鵲橋、魚耀隧道、祈緣藍眼淚、We Sweet祈願竹林等五大光景裝置,吸引數萬名觀眾體驗,成為宜蘭文化與觀光的新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