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這些「神隱立委」的惡性並沒有比較低
大罷免與反罷免進入最後的激戰,日前罷團在立法院舉行回收牛煦庭守護立法院記者會。鄒保祥攝

|即時

投書:這些「神隱立委」的惡性並沒有比較低

mirror-daily-logo

2025/07/14 06:10:00

鄭揚宜/大學助理教授
這次大罷免的對象,除了較常受到媒體矚目(俗稱仇恨值高)的幾位中國國民黨立委之外,能否達到改變國會生態的關鍵,其實是在為數眾多的神隱立委身上。
因為單就前者如傅崐萁、徐巧芯、王鴻薇、葉元之、羅智強等人而言,就算全部成功罷免,也必須面對補選是否能夠順利擊敗中國國民黨的挑戰。因此如果要讓台灣國會回到正軌,就必須把鎂光燈也聚焦在平常較不容易察覺的區域立委當中。
以桃園為例,除了第一選區的牛煦庭爭議較大之外,其餘五席:涂權吉、魯明哲、萬美玲、呂玉玲以及邱若華都較不具備全國知名度。自罷免初期開始,許多人都不相信可以成功罷免他們,甚至連二階連署或一階提議都不被看好可以達標。
令人意外的是,六區全罷的初步目標竟在桃園以平均高過安全門檻甚多的情況中完成。在這樣的壓力之下,除了牛煦庭持續曝光與回擊之外,其他五位桃園立委幾乎全數選擇神隱。
然而這種神隱是選擇性的,為的是讓自己不要失分、以及降低被爭議議題波及的風險。另一方面,他們透過幾乎同樣的操作方式,確保自己能在傳統的樁腳系統中維持勝算。從這一點來看,他們也不全然是神隱,而是迴避公民監督、只在樁腳系統出現的半神隱,這波操作有幾個要素:
首先,在網路上全面封鎖任何質疑者,一旦有人在他們的社群平台上提出質疑,例如為什麼萬美玲要支持中配六改四等爭議法案、為什麼要大幅刪凍國防預算,馬上就會遭到封鎖的命運。因此也向其支持者營造出假象,也就是沒有任何人質疑、所有人都熱情擁戴,凡是不支持他的都是製造動亂的綠營側翼。
其次,在交通要道、重要路口豎立無以數計的反罷免看板,用鋪天蓋地的海量廣告配合網路假象,圍堵和壓制罷免聲浪。其中又以萬美玲的看板最為驚人,憑藉著雄厚財力與政商關係,桃園區的大街小巷幾乎佈滿了她的看板。同時又狀告罷團侵犯其肖像權,意圖撤下所有罷免她的廣告文宣。
第三,模糊行政中立原則,動員里長及群眾參加「問政說明會」。在這個封閉且要驗證身分的場合裡,這些立委不斷鼓吹罷免是挑起仇恨的手段、強調自己的無辜,以及民主應該少數服從多數所以不應罷免他們等等。同時,會後再讓參與者帶著炊粉、吐司、野餐墊等贈品回家。
中國國民黨這種傳統組織戰的最後成果如何,還有待726及823投票驗證。但以目前的各家民調來看,這種封閉性的操作仍然能夠有效的穩固藍營基本盤。於是在這些半神隱立委選區的游離票,幾乎就成為了左右罷免成功與否的重點。
立法院七月十一日議場
即便面對大罷免壓力,藍白政黨依然聯手刪除台電撥補1000億,並新增普發現金1萬元。鄒保祥攝
因為在媒體矚目的選區,這些立委無論是親上火線或被媒體報導,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很容易地被社會檢視。不管支持他們與否,選民大多都比較容易了解這些立委或議題的正反面向。
然而在半神隱立委地區,由於他們刻意迴避公民監督,媒體又不常加以報導,因此給了他們閃躲空間,也直接影響了游離票的投票意向:「不清楚他們做了什麼」、「他們有做地方服務就好」、「真的有罷團講的這麼嚴重嗎」,幾乎就成為了中國國民黨極力隱藏惡行以及爭取不同意罷免的法寶。
要破解這種操作,就必須拆穿半神隱立委的話術。首先,他們強調罷免是對他們發起的仇恨。這是倒果為因的說法,因為大罷免的源頭,正是過去一年以來藍白立委種種破壞權力分立的作為。罷免是出於不忍台灣傾頹的愛,而不是無足輕重的個人恩怨。
其次,他們迴避在國會的種種作為,只強調自己勤於地方服務。從他們的罷免答辯書分析,多數都強調自己為地方爭取多少預算,然而卻不提這些單項預算背後的中央挹注資源已被他們胡亂刪除,或是把中央既定政策灌水成為自己政績。
第三,在問政說明會上,他們都會再三表示自己的無辜。然而他們也不敢提及自己作為傅隨組織的一員。當傅崐萁、黃國昌、翁曉玲等人不經協商,提出種種擴權違憲法案,或只是為了教訓民進黨而浮濫刪凍預算時,他們全部舉手贊成而無一質疑與反對。
最後,他們會標榜少數應該服從多數,既然選出來就不應該罷免。但是他們故意不提多數也應該尊重少數,以及多數應該證明自己的正當性,也就是透過協商和討論才能落實民主的精神。當藍白寡頭立委在表決最後一秒才提出法案內容的荒謬過程屢次上演時,他們也都樂於成為投票部隊。
大罷免攸關台灣憲政體制與未來發展,當半神隱立委在鞏固組織票及為自己辯護時,完全不顧過去一年來種種親共害台的斑斑作為。其實他們在賭的是台灣人的記性,以及誤導游離票或讓他們漠不關心。大罷免每一席都重要,但就現實而言,如果要在四階補選上超過六席的非藍白立委,那麼在三階罷免投票時,半神隱立委地區的游離票就會是至為關鍵的角色。
這將會是罷團在剩下不到二十天的挑戰,如何讓半神隱立委現形,以及如何爭取這些游離票,台灣的命運在此一戰。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