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夠幸運,才能成為政二代,要夠努力,才能被看得起。政二代到底是不是草包?那見仁見智。不過,自以為高人一等,是Top One Percent的菁英,言行自信爆棚,沒有扎實的歷練,短時間一步登天就以為天縱英明,錯把祖先庇蔭當作才華洋溢,自以為是神話,旁人看的卻是笑話。
前基隆市長與前立委之子林沛祥去年12月參加直播時說:「我們是國會議員耶,全台灣2300萬人,我們應該是那Top One Percent,一定是。那你身為Top One Percent,百分之一的優秀人才,講話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跟羞恥,你不能沒有羞恥啊!」今年5月上政論節目,林沛祥直言「罷團是社會邊緣人的集合體,需要人家關懷所以才聚集在一起。」就在幾天前,今年3月的一段受訪影片也曝光,頂著海歸博碩士學歷的林沛祥一時講不出台積電的英文名稱,偶爾忘詞是人之常情,外語能力也不是判斷一個立委好壞的標準。自詡為百分之一的優秀人才,卻帶著傲慢與歧視的心態,如此言行表現,其落差實在過大。
這只是眾多政治家族的其中一位,藍綠白等各黨都有政二代、政三代,品質良莠不齊,各有好壞。2019年底天下雜誌做過一項調查,第10屆立委選舉政黨推薦政治家族占比,國民黨40人、民進黨26人、親民黨6人、民眾黨6人、無黨籍7人、一邊一國1人。本(第11)屆立委中,73個區域立委選區,有接近半數的35個選區出現政二代參選,順利當選的政二代高達10多人,等於超過一成的立委是政二代。出生不是原罪,父母是政治人物也不能剝奪下一代的參政權利。然而,要衡量一個國家是不是擁有公平的選舉制度,檢視階級複製所帶來的世代不正義,絕對是一項客觀的審視標準。
根正苗紅或基因複製,不一定就是從政的保證。以民進黨為例,幾位來自美麗島受難者、美麗島律師、白色恐怖受難者、街頭戰將們的後代,他們承襲上一代的政治印記,過著寂寞孤單的童年,遭受異樣眼光加上同儕排擠,有人遠離政治,有人耳濡目染而選擇克紹箕裘,接棒成為優秀的政治人物。但如果不努力或不檢點,大概都不會有好結局,無法承襲政治資本,也走不出自己的道路。陳水扁、謝長廷的兒子們,就是最好的案例。
面對政二代、三代的參政,民進黨沒有嚴格限制,但察覺到家族政治的存在並非好事。因此在初選辦法中,以加權民調的方式鼓勵沒有先天資源的新人、青年、新住民參政,將新人民調積分乘以1.1倍計算,如果是35歲以下青年或新住民者,民調積分則乘以1.2倍計算。這個制度排除了政二代,明定現任或曾任公職與民代的配偶、三親等內親屬不列入民調加權範圍,以強化甄補新進人才機制。
民進黨努力消弭家族政治,依然不盡完美。反觀國民黨,數十年的黨國體制造成結構性問題,既有政治勢力把持人才甄補的通路,世襲政治成為國民黨的途徑依賴,若一一細數,泛藍陣營政二代的比例遠遠高過綠營。就以這次進入三階罷免投票的24位立委為例,約一半都是政二代。他們的表現,社會自有判斷,但順利通過二階連署進入三階罷免投票,社會大眾已經先給了評價。
血統不是原罪,出生在哪一個家庭也不是自己選擇。各地政治家族紛紛推出二代、三代延續政商利益,但隻手遮天的時代已經過去,內涵不足很容易漏餡,底蘊不夠很容易出包,多出幾次包就變成草包。不過,這種政二代從政的首要任務在於延續家族政治事業及其所衍生的利益,他們繼承著不正義,守護著政商特權,重點根本不在服務百姓,也不需要專注於問政品質,只要靠著組織動員或藍綠歸隊就可以立足於政壇。
政二代、政三代的問題不在草包,最大的問題是占著茅坑不拉屎。心中只有家族利益沒有國家利益,只顧政黨立場不管議案內容,尸位素餐的結果就是助長政治品質低落、法案被粗糙的審查、毫無根據的亂刪預算,讓被以為是新世代的新政治,最後變成一場場的笑話。